流量历时曲线(Flow Duration Curve,FDC)是用于分析流域径流特征及其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以长序列日流量为基础,采用FDC方法并结合各流域的径流量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佳芦河、秃尾河、延河和湫水河等4条流域流量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临界年份前后两个时段序列及不同年代序列的流量历时曲线变化的比较,分析了流域径流过程对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水土保持措施累积面积的不断增大,佳芦河、湫水河、秃尾河的径流量逐年减少,且水土保持措施对高流量部分径流减少的程度较低流量部分大,尤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湫水河流量减少最明显。在延河流域,与临界年份前的时段相比,后期的高流量部分的径流量减小,而常水和低流量部分的径流量相对增大。尽管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未使河川径流量增加,但由于高流量部分流量的减少程度较低流量部分径流量减少程度大,从而使流域年内日径流量变化过程趋于均匀化
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研究区,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为背景,采用非参数统计法,基于区内38个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水文数据,分析流域年径流对土地利用/覆被变...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水资源有重要影响,对其影响进行评估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4种全球环流模式的各3种排放情景,评估了2010~2039年黄土高塬沟壑区黑河流域水...
岷江上游地区在我国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具有代表性,由于近几十年来人为活动加剧,该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简要介绍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概况,讨论了关键种群在退化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以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计算了植被最小需水量,评价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蒸散量均与植被类型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对于相同年份,乔灌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和蒸散量都显著...
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恢复,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的气象、土壤水分、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1982年和2002年)为源信息,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蒸散量和生态用水量、流域生态用水量及其与气候和土...
降雨径流的调控利用是缓解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研究区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的定量评价对黄土高原降雨径流合理利用的宏观决策与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为例,将可以调控利用的最大...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河川基流量的多少及其变化对维持该区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窟野河流域多年实测径流资料,研究国内外常用的滑动最小值法、HYSEP法和数字滤...
基于开都河和玛纳斯河流域1950年代末以来的气象和水文资料,本文应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近50年积温(〉0℃)、降水量和径流深在年和季节尺度上的变化趋势以及日积温和降水对出山口...
不同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水代价研究 ,对于评价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应和解决流域水沙问题 ,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渭河流域梯田、造林、种草和坝地等坡面和沟道水土保持措施、洪水期和年均灌溉及水库等水利措...
延安燕沟流域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动的山区道路建设压力对本地区侵蚀环境和侵蚀动力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坡面水土流失与道路水土流失对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古生層山地における雨水流出特性を解明するために, 京都大学芦生演習林内に2つの小試験流域を設けた。ヤヨイ谷 (10. 5ha) とトヒノ谷 (2. 5ha) である。両流域は距離的には約1. 3km離...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进行生态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应考虑地理单元的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文章基于历史文献资料、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选择漓江流域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和洪涝为风险源,以...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是建立该区域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王东沟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10年来成效显著,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小流域沟坡防...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 、离石、安塞等地的草地径流小区资料,分析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草地的减水减沙效益和水土保持有效盖度。结果表明,当降雨指标小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时,草地并不发挥水土保持作用,减...
基流是河川径流在枯水季节的主要径流来源。由于难以通过实测方法获得基流量数据,选择适合的基流分割技术对于基流研究至关重要。利用黄土区6个流域的多年径流量资料,选取PART法、滤波法及滑动最小值法等目前广...
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研究区,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为背景,采用非参数统计法,基于区内38个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水文数据,分析流域年径流对土地利用/覆被变...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水资源有重要影响,对其影响进行评估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4种全球环流模式的各3种排放情景,评估了2010~2039年黄土高塬沟壑区黑河流域水...
岷江上游地区在我国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具有代表性,由于近几十年来人为活动加剧,该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简要介绍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概况,讨论了关键种群在退化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以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计算了植被最小需水量,评价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蒸散量均与植被类型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对于相同年份,乔灌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和蒸散量都显著...
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恢复,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的气象、土壤水分、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1982年和2002年)为源信息,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蒸散量和生态用水量、流域生态用水量及其与气候和土...
降雨径流的调控利用是缓解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研究区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的定量评价对黄土高原降雨径流合理利用的宏观决策与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为例,将可以调控利用的最大...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河川基流量的多少及其变化对维持该区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窟野河流域多年实测径流资料,研究国内外常用的滑动最小值法、HYSEP法和数字滤...
基于开都河和玛纳斯河流域1950年代末以来的气象和水文资料,本文应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近50年积温(〉0℃)、降水量和径流深在年和季节尺度上的变化趋势以及日积温和降水对出山口...
不同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水代价研究 ,对于评价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应和解决流域水沙问题 ,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渭河流域梯田、造林、种草和坝地等坡面和沟道水土保持措施、洪水期和年均灌溉及水库等水利措...
延安燕沟流域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动的山区道路建设压力对本地区侵蚀环境和侵蚀动力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坡面水土流失与道路水土流失对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古生層山地における雨水流出特性を解明するために, 京都大学芦生演習林内に2つの小試験流域を設けた。ヤヨイ谷 (10. 5ha) とトヒノ谷 (2. 5ha) である。両流域は距離的には約1. 3km離...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进行生态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应考虑地理单元的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文章基于历史文献资料、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选择漓江流域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和洪涝为风险源,以...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是建立该区域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王东沟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10年来成效显著,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小流域沟坡防...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 、离石、安塞等地的草地径流小区资料,分析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草地的减水减沙效益和水土保持有效盖度。结果表明,当降雨指标小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时,草地并不发挥水土保持作用,减...
基流是河川径流在枯水季节的主要径流来源。由于难以通过实测方法获得基流量数据,选择适合的基流分割技术对于基流研究至关重要。利用黄土区6个流域的多年径流量资料,选取PART法、滤波法及滑动最小值法等目前广...
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研究区,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为背景,采用非参数统计法,基于区内38个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水文数据,分析流域年径流对土地利用/覆被变...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水资源有重要影响,对其影响进行评估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4种全球环流模式的各3种排放情景,评估了2010~2039年黄土高塬沟壑区黑河流域水...
岷江上游地区在我国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具有代表性,由于近几十年来人为活动加剧,该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简要介绍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概况,讨论了关键种群在退化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