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康有為偽古文經之說和王國維之證立古文經,看似相對的立場,其實寓有經學、史學的不同目的。康有為樹起反對古文經的旗幟,主要為了發揚今文經「三統」、「三世」說的變易哲學,好通過援經議政來達到變法訴求;雖寓有政治目的,但終歸是「尊今抑古」的今、古文之爭與經學範疇內的今文經立場。王國維則主要針對「偽古文」說風行以後所導致的疑古風氣,期能有所導正,因此他通過結合小學、古文字學和文獻記載的經史互證方式,以證立孔子壁中書和古文經來辨正偽古文說,發揚史學的求真精神。嚴格說來,其非對於經學範疇內的今、古文義理優劣或興衰消長的發展關懷;不過就其所辨正的結果以及發揮的影響力而言,則又確然是對於經學範疇內古文經學的有力辯證。而通過對康有為到王國維的古文觀考察,正可以對清末民初以來的疑古之風進行溯源與流變的觀察,可以為晚清到民國的經學發展與今、古文之盛衰演變,補充一具體明確之史學線索。[[abstract]]From late Ching to Early Minkuo, Kang you-wei viewed Book of Ancient Texts as pseudograph while Wang kuo-wei acknowledged Book of Ancient Texts. These two views seem contradictory with each individual purpose in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study. The aim of Kang you-wei's efforts to defy Book of Ancient Texts is to encourage the revolutionary c...
[[abstract]]在《詩經》學史上,朱子最重要之指標性在於他反對《詩序》的強烈色彩,也因此他往往被歸為宋代反《序》派的代表人物。考朱子所擬訂的詩旨相較於《詩序》,大約包含四個方面的解放:對某人某...
[[abstract]]白居易詩在中國詩學上一直顛富爭議,歷來對其詩之褒貶評價也產生許多歧異之論,此一評價起伏至清初、中期又特別明顯。大體而言,清初對白詩普遍採取貶抑態度,主要以王漁洋為代表;而清代中...
[[abstract]]朱熹對中國傳統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和其門人共同編著了《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後文稱《通鑑綱目》),創立了一種結合《春秋》經傳與編年體的「綱目體」史書形式。本文主要是以《通鑑綱目》...
李綱曾為宋高宗的宰相,力主抗金,與媾和派不同,不獲重用。一生遭貶 多次,但心繫社稜民生,上疏論政,深為後世所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其 為學,涉及文、史、哲三學,著作不少。他是位以儒家為主,釋道為輔的...
[[abstract]]周敦頤為宋明理學開山,不但默契道妙,又政事精絶,人格超卓。其所上繼之先秦儒學,包括禮樂之統與教化之源,其音樂思想又兼綜儒道,對於歷代音樂思想之承創,可溯其源流於孔子、孟子、荀子...
[[abstract]]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說是針對朱子的「格物致知」說而起,惟歷來對此說之解釋頗為不一,至今可謂未有善解。以往有不少國內外學者以柏克萊(Berkeley)式的「主觀唯心論」視之,亦有...
中國自古即有大量典籍傳入日本,並影響及日本文學。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也是其中之一,《聊齋誌異》於1768年傳入日本後,對江戶時代及近現代文壇都產生極大的影響。日本出現了不少《聊齋誌異》的翻譯作品及翻案...
[[abstract]]于右任在文學方面,詩、詞、曲、對聯、文章、手札、日記等,均有高明造詣。在書法方面,以推廣標準草書名世,而實則其行楷書及草書自具特色及多元風貌,也能兼顧書法藝術之學理及方法,值得...
王夫之作為晚明實用之學的政治思想家,從實學的角度反思、批判了宋明的心性之學。在《老子衍》與《張子正蒙注》兩個文本中,王夫之藉由批判佛、老的虛無、生滅,重新與先秦儒學接軌。 王夫之從道(理)氣、理欲、與...
[[abstract]]宋儒解說《詩經》之思維方式與論理呈現,與當時流行的理學思潮有密切的關連。本文以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為研究對象,對南宋理學派別下的《詩經》學異同進行考察,藉以了解《...
《雌木兰代父从军》(以下简称《雌木兰》),是由徐渭以《木兰诗》为基础所创作的明代著名杂剧。《雌木兰》与徐渭其他三部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女状元辞凰得凤》并称为《四声猿》。此剧无论...
「真言七祖像」は真言宗七祖の肖像画で、各縦約二一三センチメートル、横約一五一センチメートルの絹本着色である。七幅のうち、金剛智・不空・善無畏・一行・恵果の五祖像は唐において八〇五年頃制作され、空海によ...
[[abstract]] 本論文探討徐瑋廷將其所創作之國樂合奏曲《莎韻》改編至柳琴獨奏曲《莎韻之鐘》之過程,以及後續由柳琴演奏者進行樂曲修改的經過,包含由胡雅茹修改的獨奏曲V2,以及由鄭家芸老師及筆...
[[abstract]]《楚辭.遠遊》不僅是優秀的文學創作,其內容還統合以往歷史長流中諸多文化業績,包括遠古帝王、神話、氣功、陰陽五行、醫學,及老莊恬淡無為的思想,冶為一爐,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及研究價...
[[abstract]]在一貫道,上帝是人格神,理天是神聖空間,人必須超氣入理,脫離氣天、象天回歸理天,才能超生了死。王覺一對宇宙本體的理解乃是綜合了《尚書》與《易傳》之義。根據《尚書》指出「上帝」之...
[[abstract]]在《詩經》學史上,朱子最重要之指標性在於他反對《詩序》的強烈色彩,也因此他往往被歸為宋代反《序》派的代表人物。考朱子所擬訂的詩旨相較於《詩序》,大約包含四個方面的解放:對某人某...
[[abstract]]白居易詩在中國詩學上一直顛富爭議,歷來對其詩之褒貶評價也產生許多歧異之論,此一評價起伏至清初、中期又特別明顯。大體而言,清初對白詩普遍採取貶抑態度,主要以王漁洋為代表;而清代中...
[[abstract]]朱熹對中國傳統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和其門人共同編著了《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後文稱《通鑑綱目》),創立了一種結合《春秋》經傳與編年體的「綱目體」史書形式。本文主要是以《通鑑綱目》...
李綱曾為宋高宗的宰相,力主抗金,與媾和派不同,不獲重用。一生遭貶 多次,但心繫社稜民生,上疏論政,深為後世所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其 為學,涉及文、史、哲三學,著作不少。他是位以儒家為主,釋道為輔的...
[[abstract]]周敦頤為宋明理學開山,不但默契道妙,又政事精絶,人格超卓。其所上繼之先秦儒學,包括禮樂之統與教化之源,其音樂思想又兼綜儒道,對於歷代音樂思想之承創,可溯其源流於孔子、孟子、荀子...
[[abstract]]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說是針對朱子的「格物致知」說而起,惟歷來對此說之解釋頗為不一,至今可謂未有善解。以往有不少國內外學者以柏克萊(Berkeley)式的「主觀唯心論」視之,亦有...
中國自古即有大量典籍傳入日本,並影響及日本文學。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也是其中之一,《聊齋誌異》於1768年傳入日本後,對江戶時代及近現代文壇都產生極大的影響。日本出現了不少《聊齋誌異》的翻譯作品及翻案...
[[abstract]]于右任在文學方面,詩、詞、曲、對聯、文章、手札、日記等,均有高明造詣。在書法方面,以推廣標準草書名世,而實則其行楷書及草書自具特色及多元風貌,也能兼顧書法藝術之學理及方法,值得...
王夫之作為晚明實用之學的政治思想家,從實學的角度反思、批判了宋明的心性之學。在《老子衍》與《張子正蒙注》兩個文本中,王夫之藉由批判佛、老的虛無、生滅,重新與先秦儒學接軌。 王夫之從道(理)氣、理欲、與...
[[abstract]]宋儒解說《詩經》之思維方式與論理呈現,與當時流行的理學思潮有密切的關連。本文以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為研究對象,對南宋理學派別下的《詩經》學異同進行考察,藉以了解《...
《雌木兰代父从军》(以下简称《雌木兰》),是由徐渭以《木兰诗》为基础所创作的明代著名杂剧。《雌木兰》与徐渭其他三部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女状元辞凰得凤》并称为《四声猿》。此剧无论...
「真言七祖像」は真言宗七祖の肖像画で、各縦約二一三センチメートル、横約一五一センチメートルの絹本着色である。七幅のうち、金剛智・不空・善無畏・一行・恵果の五祖像は唐において八〇五年頃制作され、空海によ...
[[abstract]] 本論文探討徐瑋廷將其所創作之國樂合奏曲《莎韻》改編至柳琴獨奏曲《莎韻之鐘》之過程,以及後續由柳琴演奏者進行樂曲修改的經過,包含由胡雅茹修改的獨奏曲V2,以及由鄭家芸老師及筆...
[[abstract]]《楚辭.遠遊》不僅是優秀的文學創作,其內容還統合以往歷史長流中諸多文化業績,包括遠古帝王、神話、氣功、陰陽五行、醫學,及老莊恬淡無為的思想,冶為一爐,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及研究價...
[[abstract]]在一貫道,上帝是人格神,理天是神聖空間,人必須超氣入理,脫離氣天、象天回歸理天,才能超生了死。王覺一對宇宙本體的理解乃是綜合了《尚書》與《易傳》之義。根據《尚書》指出「上帝」之...
[[abstract]]在《詩經》學史上,朱子最重要之指標性在於他反對《詩序》的強烈色彩,也因此他往往被歸為宋代反《序》派的代表人物。考朱子所擬訂的詩旨相較於《詩序》,大約包含四個方面的解放:對某人某...
[[abstract]]白居易詩在中國詩學上一直顛富爭議,歷來對其詩之褒貶評價也產生許多歧異之論,此一評價起伏至清初、中期又特別明顯。大體而言,清初對白詩普遍採取貶抑態度,主要以王漁洋為代表;而清代中...
[[abstract]]朱熹對中國傳統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和其門人共同編著了《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後文稱《通鑑綱目》),創立了一種結合《春秋》經傳與編年體的「綱目體」史書形式。本文主要是以《通鑑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