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1-63
作为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在近代中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丁文江筚路蓝缕,奋力开拓,终于奠定了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基础.除致力于地质科学外,丁文江还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改革中央研究院,热心扶持和推动各项科学事业的...
科学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过程与手段.从中国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史看,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教育是技术教育而非科学教育.传统的"尊德性、重道德"思想讨论、近代的&...
科学技术普及除了国家立场和科学共同体立场外,还可以设想一种个体公民立场,这三种立场与三种科普模式有大致对应关系,其中传统科普对应于国家立场,公众理解科学对应于科学共同体立场,而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对应于...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但是,科普读物的生存状况却每况愈下,这似乎成为了科普读物的一个悖论. 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国国家地理>却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神...
这篇论文以20世纪上半叶科学家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着力探讨近代以来,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轨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影响.论文首先是探讨近代中国社会之科学观的演变,即从科学的器物、知识层面到科学...
从当前中国的科学传播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三个模型,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也代表了科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基于中国的复杂国情,三种模型将长期并存并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0210-18
该文以社交媒体科学传播为主要研究问题,以新浪微博上的热词“转基因”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微指数”、“一找微分析”应用工具,遵循“现象-意义-原因”的研究思路,对“转基因”微博热词传播模式特征进行研究,...
Статья посвящена специфике и формам популяризации наук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массмедийн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В с...
在现代社会,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既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吸纳技术发展成果,适时对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行调整;同时又高度重视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关怀,关注人的发展...
랑경송(郞劲松)의 중국 매체개혁의 동향과 과제는 중국 매체가 처한 특수한 환경을 중심으로, 그 발전과정이 어떻게 진행되었으며 시장경제적 요소의 도입이 중국의 매체 영역에 어떠한 ...
劳埃德和席文合著的&lt;道与名&gt;一书中提出的&quot;文化簇&quot;概念,其意义不同于此前人文学者们使用的同样短语,是一个研究科学史的新工具,它超越了科学...
回顾《科学》电子版在国内的引进和使用,介绍《科学》电子版的技术特点和发行特点,总结在引进信息资源方面的一些经验和问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145-482
以大规模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网民网络社交的方式、范围和深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调查发现,即时聊天工具是目前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手段,而社交网站在年轻人群中发展迅猛;我国网民中的重度网络社...
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ICHSC)于2010年6月26...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学术来源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传统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其发展经历了1930年代以前的“科学为本”阶段、30至40年代的多种...
作为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在近代中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丁文江筚路蓝缕,奋力开拓,终于奠定了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基础.除致力于地质科学外,丁文江还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改革中央研究院,热心扶持和推动各项科学事业的...
科学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过程与手段.从中国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史看,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教育是技术教育而非科学教育.传统的&quot;尊德性、重道德&quot;思想讨论、近代的&...
科学技术普及除了国家立场和科学共同体立场外,还可以设想一种个体公民立场,这三种立场与三种科普模式有大致对应关系,其中传统科普对应于国家立场,公众理解科学对应于科学共同体立场,而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对应于...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但是,科普读物的生存状况却每况愈下,这似乎成为了科普读物的一个悖论. 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国国家地理>却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神...
这篇论文以20世纪上半叶科学家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着力探讨近代以来,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轨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影响.论文首先是探讨近代中国社会之科学观的演变,即从科学的器物、知识层面到科学...
从当前中国的科学传播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三个模型,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也代表了科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基于中国的复杂国情,三种模型将长期并存并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0210-18
该文以社交媒体科学传播为主要研究问题,以新浪微博上的热词“转基因”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微指数”、“一找微分析”应用工具,遵循“现象-意义-原因”的研究思路,对“转基因”微博热词传播模式特征进行研究,...
Статья посвящена специфике и формам популяризации наук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массмедийн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В с...
在现代社会,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既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吸纳技术发展成果,适时对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行调整;同时又高度重视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关怀,关注人的发展...
랑경송(郞劲松)의 중국 매체개혁의 동향과 과제는 중국 매체가 처한 특수한 환경을 중심으로, 그 발전과정이 어떻게 진행되었으며 시장경제적 요소의 도입이 중국의 매체 영역에 어떠한 ...
劳埃德和席文合著的&lt;道与名&gt;一书中提出的&quot;文化簇&quot;概念,其意义不同于此前人文学者们使用的同样短语,是一个研究科学史的新工具,它超越了科学...
回顾《科学》电子版在国内的引进和使用,介绍《科学》电子版的技术特点和发行特点,总结在引进信息资源方面的一些经验和问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145-482
以大规模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网民网络社交的方式、范围和深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调查发现,即时聊天工具是目前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手段,而社交网站在年轻人群中发展迅猛;我国网民中的重度网络社...
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ICHSC)于2010年6月26...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学术来源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传统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其发展经历了1930年代以前的“科学为本”阶段、30至40年代的多种...
作为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在近代中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丁文江筚路蓝缕,奋力开拓,终于奠定了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基础.除致力于地质科学外,丁文江还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改革中央研究院,热心扶持和推动各项科学事业的...
科学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过程与手段.从中国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史看,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教育是技术教育而非科学教育.传统的&quot;尊德性、重道德&quot;思想讨论、近代的&...
科学技术普及除了国家立场和科学共同体立场外,还可以设想一种个体公民立场,这三种立场与三种科普模式有大致对应关系,其中传统科普对应于国家立场,公众理解科学对应于科学共同体立场,而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对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