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墓多族徽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铜器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认为可将一墓多族徽作为晚商时期非商文化分布区的商周分界界标;商文化墓葬及墓地的族徽构成较为"单纯",而西周时期非商文化多族徽墓葬的族徽构成呈现"多而杂"的特征;西周早期多族徽墓葬的分布地域远大于商代晚期的多族徽墓葬,这一现象应是与周初分封紧密联系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645-5
有辽一代,佛教极其盛行。早在天复二年(902),阿保机徙汉民于潢河之南的龙化州(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西)并建起辽地第一座寺庙开教寺,927年安置渤海僧人于天雄寺;936年耶律德光改幽州为燕京,佛教得...
"丁中制"起源之初,不仅以赋役征派对象的身高、年龄、健康状况等自然身份作为依据,而且受到社会身份爵位的影响。秦汉时期随着国家对编户民年龄的掌握,二十等爵制的废弛,年龄逐渐成为赋役征...
济南大辛庄龟甲卜辞的出土,无疑是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过去,我们只知道作为商代最后一个都城的安阳小屯殷墟是甲骨文的产地,从1899年首次发现至今仍屡有出土,数量已不下10万片.后来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发...
商周金文族徽"天黾",近人多释为"天鼋",即黄帝轩辕氏,其实此说乃出于对《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一语的误解。是语主要讲周武王伐殷时...
北魏平城时代是拓拔鲜卑墓葬文化面貌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其原有的文化特质逐渐退居次要,日益广泛地吸收了其他部族或民族的文化因素.随着北方的逐步统一和各地区移民的迁入,平城地区越来越显示出多种文化因素集聚...
裸是周代祭祀中的重要仪节,而圭瓒和璋瓒则是行祼祭时所必备的礼器.本文首先分析了周代的裸祭之裸和祼飨之裸,认为以鬯祼地和以醴祼宾分别是裸祭和裸飨中的正献.本文又以震旦艺术博物馆新藏的两件战国玉瓒为契机,...
墓志作为重要的随葬品,在两晋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考古类型学对这一时期墓志形制的分析表明,墓志来源于墓碑,但到东晋逐渐脱离了墓碑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样式。而文献的讨论进一步描绘出形制背后的礼制内涵,可知墓...
晚唐五代,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和刺史等"牧伯",皆是地方军政长官,属于职位序列,但已经开始发生名实分离,"实任"之外,复有"兼领&qu...
万州中坝子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以商周时期文化为主的重要遗存.经过近年来的发掘,清理出商周时期的灰坑、墓葬、水田等多处遗迹现象,同时获得一大批陶、石、骨、铜器等遗物.根据陶器组合及型式变化和地层关系,本文...
东晋墓葬等级制度仅限于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至庶民墓葬等级差异不明显.东晋家族内部墓葬等级差异也不明显,但各家族墓葬的形制和规格似有一定规则,而与家族地位之高低不甚关联.东晋帝王陵墓家族墓葬化,乃当时现...
由於背甲數量較為稀少,再加上背甲表面多盾紋、齒縫,不似腹甲、胛骨光滑平整,卜辭釋讀顯得較為困難,因此鮮少引起學者的注意,專以此議題為研究的文章遠比腹甲、卜骨稀少。背甲刻辭數量雖然較腹甲少,但若以拼綴完...
自1997年新疆孔雀河流域营盘古城附近发现墨山贵族墓地之后,这个墓地屡遭盗墓贼破坏.为此,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9年再次到营盘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又有许多考古新收获,其中一个重要收获是首次...
《周礼》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图"的记载,前人普遍将其理解为地图。从《周礼》经文出发,探讨《周礼》对图的结构性的安排与记载,并结合注疏正义,重新思考《周礼》诸图的历史定位和价值,可以发...
商周「稀有」青銅器類,乃是相對於學界習用的「中原」或「華夏」為「主流」的「邊緣化」現象。本文試圖舉出三種器類,如在容器系列中,西周山西晉侯墓地以【銅三足瓷】及【銅雙耳罐】制,而自外於中原的鼎、簋、鬲、...
先秦的丧葬制度发展到秦汉时期发生了大的变化,传统的丧葬制度及习俗逐渐为新形成的制度及习俗所代替。这一大的变化在考古资料中有着充分的反映。结合文献记载,分析有关考古资料,可以揭示出这一发展演变的轨迹。古...
有辽一代,佛教极其盛行。早在天复二年(902),阿保机徙汉民于潢河之南的龙化州(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西)并建起辽地第一座寺庙开教寺,927年安置渤海僧人于天雄寺;936年耶律德光改幽州为燕京,佛教得...
"丁中制"起源之初,不仅以赋役征派对象的身高、年龄、健康状况等自然身份作为依据,而且受到社会身份爵位的影响。秦汉时期随着国家对编户民年龄的掌握,二十等爵制的废弛,年龄逐渐成为赋役征...
济南大辛庄龟甲卜辞的出土,无疑是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过去,我们只知道作为商代最后一个都城的安阳小屯殷墟是甲骨文的产地,从1899年首次发现至今仍屡有出土,数量已不下10万片.后来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发...
商周金文族徽"天黾",近人多释为"天鼋",即黄帝轩辕氏,其实此说乃出于对《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一语的误解。是语主要讲周武王伐殷时...
北魏平城时代是拓拔鲜卑墓葬文化面貌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其原有的文化特质逐渐退居次要,日益广泛地吸收了其他部族或民族的文化因素.随着北方的逐步统一和各地区移民的迁入,平城地区越来越显示出多种文化因素集聚...
裸是周代祭祀中的重要仪节,而圭瓒和璋瓒则是行祼祭时所必备的礼器.本文首先分析了周代的裸祭之裸和祼飨之裸,认为以鬯祼地和以醴祼宾分别是裸祭和裸飨中的正献.本文又以震旦艺术博物馆新藏的两件战国玉瓒为契机,...
墓志作为重要的随葬品,在两晋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考古类型学对这一时期墓志形制的分析表明,墓志来源于墓碑,但到东晋逐渐脱离了墓碑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样式。而文献的讨论进一步描绘出形制背后的礼制内涵,可知墓...
晚唐五代,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和刺史等"牧伯",皆是地方军政长官,属于职位序列,但已经开始发生名实分离,"实任"之外,复有"兼领&qu...
万州中坝子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以商周时期文化为主的重要遗存.经过近年来的发掘,清理出商周时期的灰坑、墓葬、水田等多处遗迹现象,同时获得一大批陶、石、骨、铜器等遗物.根据陶器组合及型式变化和地层关系,本文...
东晋墓葬等级制度仅限于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至庶民墓葬等级差异不明显.东晋家族内部墓葬等级差异也不明显,但各家族墓葬的形制和规格似有一定规则,而与家族地位之高低不甚关联.东晋帝王陵墓家族墓葬化,乃当时现...
由於背甲數量較為稀少,再加上背甲表面多盾紋、齒縫,不似腹甲、胛骨光滑平整,卜辭釋讀顯得較為困難,因此鮮少引起學者的注意,專以此議題為研究的文章遠比腹甲、卜骨稀少。背甲刻辭數量雖然較腹甲少,但若以拼綴完...
自1997年新疆孔雀河流域营盘古城附近发现墨山贵族墓地之后,这个墓地屡遭盗墓贼破坏.为此,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9年再次到营盘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又有许多考古新收获,其中一个重要收获是首次...
《周礼》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图"的记载,前人普遍将其理解为地图。从《周礼》经文出发,探讨《周礼》对图的结构性的安排与记载,并结合注疏正义,重新思考《周礼》诸图的历史定位和价值,可以发...
商周「稀有」青銅器類,乃是相對於學界習用的「中原」或「華夏」為「主流」的「邊緣化」現象。本文試圖舉出三種器類,如在容器系列中,西周山西晉侯墓地以【銅三足瓷】及【銅雙耳罐】制,而自外於中原的鼎、簋、鬲、...
先秦的丧葬制度发展到秦汉时期发生了大的变化,传统的丧葬制度及习俗逐渐为新形成的制度及习俗所代替。这一大的变化在考古资料中有着充分的反映。结合文献记载,分析有关考古资料,可以揭示出这一发展演变的轨迹。古...
有辽一代,佛教极其盛行。早在天复二年(902),阿保机徙汉民于潢河之南的龙化州(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西)并建起辽地第一座寺庙开教寺,927年安置渤海僧人于天雄寺;936年耶律德光改幽州为燕京,佛教得...
"丁中制"起源之初,不仅以赋役征派对象的身高、年龄、健康状况等自然身份作为依据,而且受到社会身份爵位的影响。秦汉时期随着国家对编户民年龄的掌握,二十等爵制的废弛,年龄逐渐成为赋役征...
济南大辛庄龟甲卜辞的出土,无疑是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过去,我们只知道作为商代最后一个都城的安阳小屯殷墟是甲骨文的产地,从1899年首次发现至今仍屡有出土,数量已不下10万片.后来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