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根尖 X 线片和锥形束 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ghy,CBCT)两种影像学手段在判断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的有无及揭示病变变化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术前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接受根管治疗及复查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根尖 X 线片和 CBCT 影像学资料)233例,由经过一致性检验的两名评价者,对复查时治疗后根尖病变有无做出诊断,并判断根尖病变的变化(病变消失、缩小、不变、增大)。经 McNemar 检验及 Fisher 确切概率检验分别比较根尖 X 线片及 CBCT 在判断病变有无、揭示病变变化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233份复查资料中,CBCT 发现治疗后根尖病变178例,相较于根尖 X 线片发现的1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25%(57/233)的病例中,根尖 X 线片和 CBCT 揭示根尖病变变化趋势不同,统计学分析表明根尖 X 线片和 CBCT 这两种影像学手段在判断病变变化方面存在差异(P <0.01)。结论:根尖 X 线片和锥形束 CT 在判断治疗后根尖病变的有无、揭示根尖病变变化方面存在差异。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ssessments of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and the changes of post-treatment periapical lesions using periapical radiographs versus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Methods:Imaging records were selected from a sample of 2...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2年后应用CT和X线测量骨道宽度的差异.方法 选择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平均26(24~31)个月.分别用C...
目的 探索上颌前牙区龈乳头充满牙间接触点根方楔形间隙时(以下简称龈乳头充满)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牙龈健康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读学生15人,共纳入62个龈乳头,进行印模技术结合造影间接牙龈显影...
光學低同調掃描建立在白光干涉術的基礎架構上,不僅容易實現,還有潛力提供高達微米等級的影像解析度,因此近年來逐漸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尤其是在光纖元件檢測、積體光路以及薄膜結構量測等應用上更是發展迅速。在...
目的 比较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在扫描口腔颌面部相同部位时的辐射剂量,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使用热释光剂量芯片测量两种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一种螺旋CT在扫描头颈部体模上颌、下颌、...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可行性,并应用此方法初步测量各软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比较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测...
目的 观察分析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人群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类型,并对二者关系密切的病例行锥形柬CT(conc ...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与根尖X线片识别根尖周骨病损形貌的差异,为临床准确判断根尖周炎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临床上颌切牙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38颗和健康对照牙10颗,用根尖周指数(pe...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分析比较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即刻种植延迟修复后牙槽嵴改建的变化,以期为前牙即刻种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行上颌切牙即刻种植的患者34例,...
目的 比较颞下颌关节矢状位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外1/3层面图像与许勒位片关节间隙及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许勒位片是否可以准确地反映颞...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 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双低”)扫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疾病于本院行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双低扫描(管电压80k...
目的 研究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患者术后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初步探讨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的定位评价.方法 随访研究2005年5至12月33例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患者,通过X线片测量其骨道位...
目的报告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 )形态、走形及信号变化特征。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经关节镜及MRI证实的...
目的 通过数字化技术模拟正畸诊断性排牙的牙根位置,探讨牙根信息在正畸诊断性排牙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安氏Ⅰ类减数和非减数患者各1例,激光扫描获得治疗前石膏模型牙冠表面三维数据,根据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
目的 通过与X线、CT及MRI的比较分析,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骨扫描在S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SpA患者均行SPECT全身骨扫描、骨盆X线平片、骶髂关节CT平扫,其中...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2年后应用CT和X线测量骨道宽度的差异.方法 选择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平均26(24~31)个月.分别用C...
目的 探索上颌前牙区龈乳头充满牙间接触点根方楔形间隙时(以下简称龈乳头充满)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牙龈健康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读学生15人,共纳入62个龈乳头,进行印模技术结合造影间接牙龈显影...
光學低同調掃描建立在白光干涉術的基礎架構上,不僅容易實現,還有潛力提供高達微米等級的影像解析度,因此近年來逐漸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尤其是在光纖元件檢測、積體光路以及薄膜結構量測等應用上更是發展迅速。在...
目的 比较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在扫描口腔颌面部相同部位时的辐射剂量,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使用热释光剂量芯片测量两种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一种螺旋CT在扫描头颈部体模上颌、下颌、...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可行性,并应用此方法初步测量各软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比较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测...
目的 观察分析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人群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类型,并对二者关系密切的病例行锥形柬CT(conc ...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与根尖X线片识别根尖周骨病损形貌的差异,为临床准确判断根尖周炎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临床上颌切牙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38颗和健康对照牙10颗,用根尖周指数(pe...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分析比较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即刻种植延迟修复后牙槽嵴改建的变化,以期为前牙即刻种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行上颌切牙即刻种植的患者34例,...
目的 比较颞下颌关节矢状位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外1/3层面图像与许勒位片关节间隙及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许勒位片是否可以准确地反映颞...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 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双低”)扫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疾病于本院行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双低扫描(管电压80k...
目的 研究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患者术后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初步探讨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的定位评价.方法 随访研究2005年5至12月33例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患者,通过X线片测量其骨道位...
目的报告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 )形态、走形及信号变化特征。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经关节镜及MRI证实的...
目的 通过数字化技术模拟正畸诊断性排牙的牙根位置,探讨牙根信息在正畸诊断性排牙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安氏Ⅰ类减数和非减数患者各1例,激光扫描获得治疗前石膏模型牙冠表面三维数据,根据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
目的 通过与X线、CT及MRI的比较分析,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骨扫描在S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SpA患者均行SPECT全身骨扫描、骨盆X线平片、骶髂关节CT平扫,其中...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2年后应用CT和X线测量骨道宽度的差异.方法 选择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平均26(24~31)个月.分别用C...
目的 探索上颌前牙区龈乳头充满牙间接触点根方楔形间隙时(以下简称龈乳头充满)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牙龈健康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读学生15人,共纳入62个龈乳头,进行印模技术结合造影间接牙龈显影...
光學低同調掃描建立在白光干涉術的基礎架構上,不僅容易實現,還有潛力提供高達微米等級的影像解析度,因此近年來逐漸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尤其是在光纖元件檢測、積體光路以及薄膜結構量測等應用上更是發展迅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