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层面以及学者层面所存在的对民法的私法属性之缺乏认同,为民法典编纂在观念上的主要障碍,反法典化的理论观点、民法典编纂体系的理论纷争以及因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而导致的具体制度安排上的困难等,是民法典编纂在技术上的主要障碍。厘清理论研究与立法活动的关系,确立立法大局意识,在学者与立法机关以及学者相互之间达成理解和妥协,是克服民法典编纂之障碍的基本途径。The conceptual predicament in compiling the Civil Code lies in the lack of consensu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ivate law feature of civil law between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 academic level.The technical predicaments lie in theories against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controversies over compiling system of the Civil Code and difficulties in specific schemes arisen from the independent chapter of compiling tortious liabilities.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s for those predicaments are suggested to clarify relations between theoretical study and legislative operation,to uphold ...
The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drafting civil code in china.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
open1noOn 15 March 2017 the first book of the Chinese Civil Code, whose definitive processing is sch...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made an attempt to look at the Civil Code of the PRC from the standpoint ...
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取决于对法典观念的合理定位。大陆法系从罗马法以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法典观念。中国民法典编纂应遵循汇编式、重述式的法典观念。中国的民事立法需要通过法典编纂来实现民事立法的科学化,...
一、《德国民法典》的模式及我国立法草案的选择 (一)《德国民法典》总则的内容结构 民法典总则为民法之一般而抽象原则的归纳和汇总,在民法典中设置总则,为《德国民法典》所独创,并为以后很多大陆法国家民法典...
在民法典编纂中存在不同的组织体制,组织机制的优劣会影响民法典编纂的质量。意大利民法典编纂中采纳了双委员会体制。这种组织模式比较好地结合了民法典编纂中的技术因素与政治因素。相比之下,单委员会体制存在明显...
近代大陆民法法典化运动,反映了近代社会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法制统一的政治需要以及法律科学化追求,但现代社会的多样性需求所导致的民法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司法解释或判例规则所具有的实体法功能,却形成了反法典化...
The Chinese Civil Code was enacted on May 28, 2020 and will become effective on January 1, 2021 as t...
随着立法的推进和法学研究的发展,我国民法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共同学术平台的构建、就基础性价值达成共识和有效法律技术规则的形成。着眼于这些问题,《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一书成功...
薛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文摘要】《民法典》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上作出了重要发展,认可在违约责任的框架之下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认可对具有人身意义的物品的损害,如果是基于故意或...
依照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组成法律规定,法律规定又构成民法典的逻辑,对于法典结构,本文从唯一具备内容意义的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入手,在对法律概念准确界定之后,进行了经验与理论的两方面论证,在严密的逻辑分析的...
本文提出将人的保护确立为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中国民法典中的人是个体性和社会性因素的统一。在中国民法典的编撰中必须:(1)克服传统民法的财产中心主义,以人的保护取代抽象的财产权保障在民法典中的核心...
从20世纪初至今,学界对中国古代有无民法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该问题的两种相反立论反映了近代以来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两种不同理解.本文首先对其争论过程略加回顾并予评述,同时指出讨论的合理性和真诚态度...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十四大为界,中国民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1978年是破而未立的萌芽时期;1978-1992年是抗争僵化的理论教条、重新探求法学自身正当存在权...
The Chinese Civil Code is the outcome of a long and dense historical process at the extreme of origi...
The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drafting civil code in china.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
open1noOn 15 March 2017 the first book of the Chinese Civil Code, whose definitive processing is sch...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made an attempt to look at the Civil Code of the PRC from the standpoint ...
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取决于对法典观念的合理定位。大陆法系从罗马法以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法典观念。中国民法典编纂应遵循汇编式、重述式的法典观念。中国的民事立法需要通过法典编纂来实现民事立法的科学化,...
一、《德国民法典》的模式及我国立法草案的选择 (一)《德国民法典》总则的内容结构 民法典总则为民法之一般而抽象原则的归纳和汇总,在民法典中设置总则,为《德国民法典》所独创,并为以后很多大陆法国家民法典...
在民法典编纂中存在不同的组织体制,组织机制的优劣会影响民法典编纂的质量。意大利民法典编纂中采纳了双委员会体制。这种组织模式比较好地结合了民法典编纂中的技术因素与政治因素。相比之下,单委员会体制存在明显...
近代大陆民法法典化运动,反映了近代社会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法制统一的政治需要以及法律科学化追求,但现代社会的多样性需求所导致的民法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司法解释或判例规则所具有的实体法功能,却形成了反法典化...
The Chinese Civil Code was enacted on May 28, 2020 and will become effective on January 1, 2021 as t...
随着立法的推进和法学研究的发展,我国民法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共同学术平台的构建、就基础性价值达成共识和有效法律技术规则的形成。着眼于这些问题,《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一书成功...
薛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文摘要】《民法典》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上作出了重要发展,认可在违约责任的框架之下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认可对具有人身意义的物品的损害,如果是基于故意或...
依照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组成法律规定,法律规定又构成民法典的逻辑,对于法典结构,本文从唯一具备内容意义的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入手,在对法律概念准确界定之后,进行了经验与理论的两方面论证,在严密的逻辑分析的...
本文提出将人的保护确立为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中国民法典中的人是个体性和社会性因素的统一。在中国民法典的编撰中必须:(1)克服传统民法的财产中心主义,以人的保护取代抽象的财产权保障在民法典中的核心...
从20世纪初至今,学界对中国古代有无民法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该问题的两种相反立论反映了近代以来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两种不同理解.本文首先对其争论过程略加回顾并予评述,同时指出讨论的合理性和真诚态度...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十四大为界,中国民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1978年是破而未立的萌芽时期;1978-1992年是抗争僵化的理论教条、重新探求法学自身正当存在权...
The Chinese Civil Code is the outcome of a long and dense historical process at the extreme of origi...
The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drafting civil code in china.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
open1noOn 15 March 2017 the first book of the Chinese Civil Code, whose definitive processing is sch...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made an attempt to look at the Civil Code of the PRC from the standpo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