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进的土壤植被大气模式(MSPAS)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有效的大气辐射传输方案,建立了一个能在物理上真实地描述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反馈机制的二维模式(MLAIM).利用HEIFE实验的观测资料,对改进了土壤水分传输、近地面层湍流输送以及植被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后的MLAIM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MLAIM能够合理地模拟陆气相互作用中的各种物理过程,能够有效地模拟绿洲与沙漠的地表能量收支情况.因此利用MLAIM对绿洲的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绿洲"冷岛效应"与"湿岛效应"的形成机理,并且着重研究了绿洲对其周围沙漠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对沙漠的水汽输送是影响沙漠地表能量收支以及绿洲周边区域气候的最重要的因子.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3370-3784
建立了一个研究城乡非均匀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模拟了城市及郊区、乡村下垫面的地面热量通量、地表温度、混合层高度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等特征.对城乡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对比.模式主要依赖于...
利用CCSM(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模式3.5版本,研究了东亚季风区森林覆盖度增加对局地气候的短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森林覆盖度增加后,全年平均气温降低0.93℃...
选取1991年7月3日至4日出现在我国江淮流域的梅雨暴雨天气过程,针对有限区模式降水预报中"旋转加强"问题,试验2种初值化方法即牛顿连续松弛逼近技术和降水-湿度场调...
利用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所、日本环境研究所和日本地球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海气耦合模式MIROC3.2, 研究了全球变暖对ENSO年际变率的影响.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ENSO循环的不同阶段表层和次表...
针对土壤干旱,利用大气和土壤耦合模式对干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数值模拟方法上,引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西法尼亚大学联合开发的第四代中尺度区域数预报模式MM4作为与土壤耦合的大气运动模式;将区域...
科学界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则:物理是具体模式,其原始术语摘自于真实世界的对象与关系.数学则是理想模式,其原始术语来自于对猜想的演绎.一般说来,物理学以观察、测量与实验为现象辩护.数学则是以推理演绎为物本身...
本文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绿洲效应”这一自然现象垂直剖面上更为清晰、准确和细致的结构特...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51-2000年的夏季中国区域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
文中基于大气边界和植被冠层微气象学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森林植被郊应的陆面物理过和二维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并应用该模式进行了植被和土壤含水量等生物和生理过程在陆面过程和局地气候郊应方面的数值模拟试验.所...
以Deardorff(1978)提出的陆面参数化方案和Noilban等人(1989)土壤水分参数化方案为基础,对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在模式中较详细地考虑了植被和地面的各种物理参量如地面和...
利用CLM(Common Land Model)模式对我国内蒙古奈曼旗农牧交错带沙漠和农田两种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与外场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沙漠还是农...
东北地区的地形对奉地天气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10月16日东北地区一次冷锋雷暴带之前次级环流在长白山山地前部环流附近,激发出另一条对流带的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高时...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
北京大学校园北部有未名湖等水域和树木冠层绿地,与南部教学、生活区建筑物路面为主的布局在下垫面热力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为定量研究夏季校园内不同区域气象场、舒适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为校园活动和游览提供...
为了检验北京大学街区尺度模式BSMPKU(Block Scale Model of Peking University)在城市大气环境研究中的适用性,首先利用Thompson风洞试验的数据集对BSMP...
建立了一个研究城乡非均匀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模拟了城市及郊区、乡村下垫面的地面热量通量、地表温度、混合层高度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等特征.对城乡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对比.模式主要依赖于...
利用CCSM(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模式3.5版本,研究了东亚季风区森林覆盖度增加对局地气候的短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森林覆盖度增加后,全年平均气温降低0.93℃...
选取1991年7月3日至4日出现在我国江淮流域的梅雨暴雨天气过程,针对有限区模式降水预报中"旋转加强"问题,试验2种初值化方法即牛顿连续松弛逼近技术和降水-湿度场调...
利用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所、日本环境研究所和日本地球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海气耦合模式MIROC3.2, 研究了全球变暖对ENSO年际变率的影响.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ENSO循环的不同阶段表层和次表...
针对土壤干旱,利用大气和土壤耦合模式对干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数值模拟方法上,引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西法尼亚大学联合开发的第四代中尺度区域数预报模式MM4作为与土壤耦合的大气运动模式;将区域...
科学界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则:物理是具体模式,其原始术语摘自于真实世界的对象与关系.数学则是理想模式,其原始术语来自于对猜想的演绎.一般说来,物理学以观察、测量与实验为现象辩护.数学则是以推理演绎为物本身...
本文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绿洲效应”这一自然现象垂直剖面上更为清晰、准确和细致的结构特...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51-2000年的夏季中国区域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
文中基于大气边界和植被冠层微气象学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森林植被郊应的陆面物理过和二维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并应用该模式进行了植被和土壤含水量等生物和生理过程在陆面过程和局地气候郊应方面的数值模拟试验.所...
以Deardorff(1978)提出的陆面参数化方案和Noilban等人(1989)土壤水分参数化方案为基础,对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在模式中较详细地考虑了植被和地面的各种物理参量如地面和...
利用CLM(Common Land Model)模式对我国内蒙古奈曼旗农牧交错带沙漠和农田两种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与外场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沙漠还是农...
东北地区的地形对奉地天气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10月16日东北地区一次冷锋雷暴带之前次级环流在长白山山地前部环流附近,激发出另一条对流带的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高时...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
北京大学校园北部有未名湖等水域和树木冠层绿地,与南部教学、生活区建筑物路面为主的布局在下垫面热力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为定量研究夏季校园内不同区域气象场、舒适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为校园活动和游览提供...
为了检验北京大学街区尺度模式BSMPKU(Block Scale Model of Peking University)在城市大气环境研究中的适用性,首先利用Thompson风洞试验的数据集对BSMP...
建立了一个研究城乡非均匀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模拟了城市及郊区、乡村下垫面的地面热量通量、地表温度、混合层高度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等特征.对城乡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对比.模式主要依赖于...
利用CCSM(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模式3.5版本,研究了东亚季风区森林覆盖度增加对局地气候的短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森林覆盖度增加后,全年平均气温降低0.93℃...
选取1991年7月3日至4日出现在我国江淮流域的梅雨暴雨天气过程,针对有限区模式降水预报中"旋转加强"问题,试验2种初值化方法即牛顿连续松弛逼近技术和降水-湿度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