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HIA GIS模型,以北京为案例研究区,应用水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长期日降水量数据,有效模拟了长时间段内以城市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宏观影响态势,挖掘出区域内潜在的长期污染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虽然1996-2004年间连续干旱导致年径流量整体减少,但城八区年径流量却呈增加趋势,各分区年径流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比例具有一致性,说明保护并合理利用耕地对减少城市径流有重要意义;城市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产流量远远大于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林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所产生的水文效应敏感性最强,其次依次为:水域、草地、农村居民点和农业用地,林地、水域、草地等生态用地需要特别加强保护;通过L-THIA模型和GIS平台,实现了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拟,结果显示城市扩展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大于降水变化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下垫面(土地利用)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初步将北京划分为4类城市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敏感性区域,为土地利用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指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5123-129,1343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之间有密切关联,生态系统服务分区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依据IGBP2001-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对谢高地等制...
以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地表覆被格局变化时,面临两大难题,即①混合像元影响分类的精度存在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格局分析结论的可靠性;②景观格局指数,难以有...
以城中村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深圳为研究对象,分析原特区91个城中村占地规模、建设总量、开发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和形成原因.发现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一般规律,但受历史...
利用1961~2000年北京13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北京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本设施投资额、房...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城区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初步探讨影响室内空气中甲醛和氮氧化物(NOx)浓度的室内因素.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随机抽取463位居民进行室内环境状况问卷调查,从被调查者中随机抽取9l户家庭,入...
城市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理论相关的研究忽视了城市体系中某一城市规模往往受到其他城市规模、距离的影响.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市人口"作为城市人...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地区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使得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强烈的环境容量制约性和政府规制主导性.为应对这种制约与规制,在城市内部,污染企业向城市边界和环境准入门槛低的区域迁移,...
选取京津冀地区1985-2012年能源消费和人口城镇化率数据,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三地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需求之间动态波动效应作实证分析....
利用2004年10~12月在北京325 m气象铁塔上所测量的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垂直分层资料, 分析了晴空、霾(烟、尘、轻雾)和浓雾天气条件下塔上两层的辐射特征.结果表明, 城市边界层大气对短波总辐射有...
研究运用生态规划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数据,在分析北京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布局与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在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绿化隔离带的功能,提出了北京绿化隔离带的总体结...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
利用南昌地区1988~2000年期间的4景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图和叠图代数计算方法,分两个比较时段(1988~1991年及1998~2000年)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建成区景观格局特征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am...
屋顶绿化是现代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缓解高密度建成区人为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策略选择.以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为工作区,利用高精度遥感数据结合设计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构建基础数据源;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保障.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地表各种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其原理和规律为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深...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之间有密切关联,生态系统服务分区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依据IGBP2001-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对谢高地等制...
以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地表覆被格局变化时,面临两大难题,即①混合像元影响分类的精度存在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格局分析结论的可靠性;②景观格局指数,难以有...
以城中村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深圳为研究对象,分析原特区91个城中村占地规模、建设总量、开发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和形成原因.发现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一般规律,但受历史...
利用1961~2000年北京13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北京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本设施投资额、房...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城区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初步探讨影响室内空气中甲醛和氮氧化物(NOx)浓度的室内因素.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随机抽取463位居民进行室内环境状况问卷调查,从被调查者中随机抽取9l户家庭,入...
城市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理论相关的研究忽视了城市体系中某一城市规模往往受到其他城市规模、距离的影响.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市人口"作为城市人...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地区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使得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强烈的环境容量制约性和政府规制主导性.为应对这种制约与规制,在城市内部,污染企业向城市边界和环境准入门槛低的区域迁移,...
选取京津冀地区1985-2012年能源消费和人口城镇化率数据,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三地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需求之间动态波动效应作实证分析....
利用2004年10~12月在北京325 m气象铁塔上所测量的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垂直分层资料, 分析了晴空、霾(烟、尘、轻雾)和浓雾天气条件下塔上两层的辐射特征.结果表明, 城市边界层大气对短波总辐射有...
研究运用生态规划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数据,在分析北京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布局与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在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绿化隔离带的功能,提出了北京绿化隔离带的总体结...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
利用南昌地区1988~2000年期间的4景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图和叠图代数计算方法,分两个比较时段(1988~1991年及1998~2000年)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建成区景观格局特征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am...
屋顶绿化是现代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缓解高密度建成区人为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策略选择.以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为工作区,利用高精度遥感数据结合设计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构建基础数据源;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保障.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地表各种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其原理和规律为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深...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之间有密切关联,生态系统服务分区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依据IGBP2001-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对谢高地等制...
以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地表覆被格局变化时,面临两大难题,即①混合像元影响分类的精度存在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格局分析结论的可靠性;②景观格局指数,难以有...
以城中村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深圳为研究对象,分析原特区91个城中村占地规模、建设总量、开发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和形成原因.发现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一般规律,但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