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我国青藏高原66种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叶解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叶解剖特征与海拔、生长季降水及生长季均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具有很多适应高寒环境的结构特征,如表皮层厚且表皮细胞大小差异显著,表皮毛等表皮附属物发达,异细胞丰富,通气组织普遍发达等;叶片各组成部分厚度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海绵组织厚度变异最大,其次为上角质层、下表皮层、下角质层、上表皮层、栅栏组织,叶片厚度的变异最小;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存在协同进化,上下角质层厚度呈强烈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相关性最强;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与海拔、生长季降水、生长季均温3个重要环境变量呈较弱的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减小,而随生长季降水和生长季均温的增加叶片厚度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72062-20703
以青藏高原地下水的来源、分类、研究动向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地下水利用方面的研究新趋势进行综述:(1)青藏高原地下水因补给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即外界补给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地球内部生成的地层内生水;(2)...
为了揭示铁杆蒿群落在植被演替中的作用,通过研究铁杆蒿茎叶浸提液对铁杆蒿草地4种优势植物(百里香、大针茅、本氏针茅和赖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干扰,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铁杆蒿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
为了揭示根系生长策略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草地植物根系周转对土壤碳的贡献,在内蒙古荒漠草地、典型草地以及草甸草地设置17个样点,分析总根生物量、低级根生物量和低级根占总根生物量之比随草地类型与土层深度的变化...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青藏高原29种草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气孔形态与数量特征进行观察及差异显著性分析,为揭示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及探索气孔作为辅助分类的依据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适应机制,利用1982~1999年间的NOAA/AVHRR NDVI数据和对应的气候资料,研究了近20年来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叶片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涉及到植物生态学的众多领域与多个尺度,然而各个尺度上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并未同步展开.通过对青藏高原47个草地样地连续3年的调查,分析了当地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叶片N、P...
尽管森林地被物在保水与养分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我们仍然对由植被转换引起的森林地被物的变化缺乏了解。为评价不同人工林替代乡土灌丛对森林地被物水文特性的影响,我们选择了4种人工林(连香树Cercidip...
人工林内两种主要生境(林窗和林内)的光照条件存在着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叶片形态和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对川西米亚罗林区60a人工云杉林2种不同生境(林窗和林内)的11种植物比叶重、...
タルホコムギはDDゲノムをもち、現在の普通コムギ(パンコムギ)AABBDDの野生の祖先の1つであることが知られている。1955年京都大学カラコルム・ヒンズクシ学術探険(隊長、木原均)が行われ、パキスタ...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在高分辨率的地层层序上选定3米X3米的工作剖面,逐层采集标本,定量研究山旺中新世古气候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以下新的认识和结论: 植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在地层层序上的变化很大。...
物种丰富度的人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柄哺乳动物及土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
本文通过在林周唐古地区的定位性调查和历史资料的分析,对红景天植物的资源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1、分析了调查区的自然概况,探讨了调查区红景天的地理分布规律及特点。 ...
过度放牧作为青藏高原长期存在的人为干扰方式,严重地破坏了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简便有效的围栏封育方式广泛应用于退化草地的修复过程中,但其修复效果存在两面性,因此系统科学地评估草地围封后的质量...
植物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般性规律。本文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拉脊山(36°21′N,101°27′E,海拔3,389...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三年Landsat 1M多光谱遥感图像(1989年、1996年、2005年)进行解译判读,获取京郊西北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
以青藏高原地下水的来源、分类、研究动向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地下水利用方面的研究新趋势进行综述:(1)青藏高原地下水因补给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即外界补给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地球内部生成的地层内生水;(2)...
为了揭示铁杆蒿群落在植被演替中的作用,通过研究铁杆蒿茎叶浸提液对铁杆蒿草地4种优势植物(百里香、大针茅、本氏针茅和赖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干扰,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铁杆蒿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
为了揭示根系生长策略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草地植物根系周转对土壤碳的贡献,在内蒙古荒漠草地、典型草地以及草甸草地设置17个样点,分析总根生物量、低级根生物量和低级根占总根生物量之比随草地类型与土层深度的变化...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青藏高原29种草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气孔形态与数量特征进行观察及差异显著性分析,为揭示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及探索气孔作为辅助分类的依据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适应机制,利用1982~1999年间的NOAA/AVHRR NDVI数据和对应的气候资料,研究了近20年来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叶片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涉及到植物生态学的众多领域与多个尺度,然而各个尺度上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并未同步展开.通过对青藏高原47个草地样地连续3年的调查,分析了当地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叶片N、P...
尽管森林地被物在保水与养分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我们仍然对由植被转换引起的森林地被物的变化缺乏了解。为评价不同人工林替代乡土灌丛对森林地被物水文特性的影响,我们选择了4种人工林(连香树Cercidip...
人工林内两种主要生境(林窗和林内)的光照条件存在着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叶片形态和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对川西米亚罗林区60a人工云杉林2种不同生境(林窗和林内)的11种植物比叶重、...
タルホコムギはDDゲノムをもち、現在の普通コムギ(パンコムギ)AABBDDの野生の祖先の1つであることが知られている。1955年京都大学カラコルム・ヒンズクシ学術探険(隊長、木原均)が行われ、パキスタ...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在高分辨率的地层层序上选定3米X3米的工作剖面,逐层采集标本,定量研究山旺中新世古气候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以下新的认识和结论: 植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在地层层序上的变化很大。...
物种丰富度的人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柄哺乳动物及土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
本文通过在林周唐古地区的定位性调查和历史资料的分析,对红景天植物的资源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1、分析了调查区的自然概况,探讨了调查区红景天的地理分布规律及特点。 ...
过度放牧作为青藏高原长期存在的人为干扰方式,严重地破坏了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简便有效的围栏封育方式广泛应用于退化草地的修复过程中,但其修复效果存在两面性,因此系统科学地评估草地围封后的质量...
植物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般性规律。本文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拉脊山(36°21′N,101°27′E,海拔3,389...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三年Landsat 1M多光谱遥感图像(1989年、1996年、2005年)进行解译判读,获取京郊西北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
以青藏高原地下水的来源、分类、研究动向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地下水利用方面的研究新趋势进行综述:(1)青藏高原地下水因补给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即外界补给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地球内部生成的地层内生水;(2)...
为了揭示铁杆蒿群落在植被演替中的作用,通过研究铁杆蒿茎叶浸提液对铁杆蒿草地4种优势植物(百里香、大针茅、本氏针茅和赖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干扰,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铁杆蒿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
为了揭示根系生长策略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草地植物根系周转对土壤碳的贡献,在内蒙古荒漠草地、典型草地以及草甸草地设置17个样点,分析总根生物量、低级根生物量和低级根占总根生物量之比随草地类型与土层深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