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低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125例低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69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治疗组,56例,阿司匹林100 mg 1次/d+双嘧达莫100 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3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周围动脉栓塞1例,轻微出血2例,无严重出血病例.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具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66)比5.6%(3/54),P=0.220];出血事件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1%(4/66)比3.7%(2/54),P=0.556].结论 无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低危NVAF患者,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相似.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05347-349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溃疡、破裂,局部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的闭塞...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疗效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3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并对胺碘酮的疗效与多项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2例不同基因型病例的华法林个体化治疗过程,探讨如何在临床开展合理的基因指导个体化治疗.结果 基因型检测结果 和药师建议,要与最后的华法林维持剂量一致....
目的:比较低危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疗效,以明确抗栓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资料来源于华法林(目标INR 2.0~3.0)与阿司匹林(150~160mg/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抗栓方式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35例未接受抗栓治疗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组...
为评价华法林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对54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华法林用量为2.54±0.7(1...
目的评价发作持续48 h余的房颤/房扑患者用低分子肝素急性抗凝后再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复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持续时间<90天的房扑/房颤患者212例(房颤151例,房扑61例),发作持续时间...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高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140例高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
目的 与单纯抗凝治疗比较,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LEDVT患者资料,其中20例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单纯抗凝治疗组);23例...
目的 观察和比较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终止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68例发作持续时间<90 d的房颤/房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静脉应用(1~2次,每次10 mi...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高凝状态指标的检测及抗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取临床基本情况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35例为对照组,非瓣膜性AF患者(慢性AF)45例,随机分入华法林组(26例)和阿...
目的观察血栓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出凝血系统机能紊乱与血栓病发生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以后临床筛查、确诊血栓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L Futura全自动凝血仪对50例静脉血栓、5...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及院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AMI病人120例,按发病时间至开始静脉溶栓给药的时间,两组均为≤12小时.入选者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事件.目前,我们正面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初发布的最新统计学资料表明,...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心肌生化标记物的变化.方法 将32例AF患者按不同的术式分为3组:单纯环左右侧肺静脉电隔离术组(1组)、环左右侧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心房线性消融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溃疡、破裂,局部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的闭塞...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疗效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3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并对胺碘酮的疗效与多项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2例不同基因型病例的华法林个体化治疗过程,探讨如何在临床开展合理的基因指导个体化治疗.结果 基因型检测结果 和药师建议,要与最后的华法林维持剂量一致....
目的:比较低危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疗效,以明确抗栓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资料来源于华法林(目标INR 2.0~3.0)与阿司匹林(150~160mg/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抗栓方式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35例未接受抗栓治疗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组...
为评价华法林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对54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华法林用量为2.54&#177;0.7(1...
目的评价发作持续48 h余的房颤/房扑患者用低分子肝素急性抗凝后再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复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持续时间<90天的房扑/房颤患者212例(房颤151例,房扑61例),发作持续时间...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高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140例高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
目的 与单纯抗凝治疗比较,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LEDVT患者资料,其中20例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单纯抗凝治疗组);23例...
目的 观察和比较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终止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68例发作持续时间<90 d的房颤/房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静脉应用(1~2次,每次10 mi...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高凝状态指标的检测及抗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取临床基本情况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35例为对照组,非瓣膜性AF患者(慢性AF)45例,随机分入华法林组(26例)和阿...
目的观察血栓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出凝血系统机能紊乱与血栓病发生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以后临床筛查、确诊血栓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L Futura全自动凝血仪对50例静脉血栓、5...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及院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AMI病人120例,按发病时间至开始静脉溶栓给药的时间,两组均为≤12小时.入选者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事件.目前,我们正面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初发布的最新统计学资料表明,...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心肌生化标记物的变化.方法 将32例AF患者按不同的术式分为3组:单纯环左右侧肺静脉电隔离术组(1组)、环左右侧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心房线性消融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溃疡、破裂,局部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的闭塞...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疗效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3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并对胺碘酮的疗效与多项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2例不同基因型病例的华法林个体化治疗过程,探讨如何在临床开展合理的基因指导个体化治疗.结果 基因型检测结果 和药师建议,要与最后的华法林维持剂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