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MODIS业务云检测产品MOD35是其他大气产品和陆地产品反演的辅助数据,也是目前很多云检测研究的检验依据.为研究MODIS云检测业务产品MOD35的监测效果,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有沙尘暴天气的MOD35产品,发现产品易将沙尘气溶胶区域误判为云.为了区分沙尘和云,对中国北方地区白天4次沙尘过程数据进行散点图分析,并通过计算损失率得到沙尘气溶胶的11 μm、12 μm通道亮温差特征和11 μm通道、3.7 μm通道的亮温范围,改进了MODIS监测沙尘气溶胶的算法.应用此算法对MODIS云检测产品中的沙尘气溶胶污染进行判别,分析结果与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发布的沙尘监测一致.改进的算法能有效地监测出MOD35产品中误判为云的沙尘区域,结合MOD35自身的厚气溶胶标记,改进了云检测产品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5563-5702
基于风蚀起沙的物理机制,从微气象学角度回顾了国内沙尘天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以及湍流通量演变规律和湍流作用对沙尘暴过程参数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国内...
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对流云内的冰态粒子分布,受冰晶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AMSU-B的3个微波水汽吸收波段亮温随冰粒子的增加而降低.由于探测权重高度不同,辐射传输过程中受冰粒子的散射影响也不...
目的研究沙尘暴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急性健康危害.方法选取包头市某2所小学的3~5年级的918名学生及其1770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3月沙尘暴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监测大气中PM25浓度.结...
许多运用卫星资料的工作首先要求将卫星观测区域内的云去除,而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中分辨率成像...
中国北方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是东亚重要的沙尘源区,由风侵蚀过程产生的沙尘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来源,不仅会引起严重的风沙灾害,还会对当地及区域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空气质量和全球辐射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利用长达20年的SAGEⅡ(stratospheric aerosol and gas experimentⅡ)资料,研究了东亚地区5.0~15.0 km高空气溶胶多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研究了...
对2001年在北京地区利用太阳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ASA发布的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这一卫星遥感产品的可靠性;比较了2001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和由空气污...
气溶胶和云在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它们重要作用的深入认识,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也逐渐成为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近20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了全面回顾.飞机观测...
利用卫星、再分析(NECP)、地面观测等多种资料,针对2006年3和4月影响北京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就天气过程形势、云系演变以及沙尘传播和沉降进行分析.前者对北京上空的沙尘天气一扫而过,后者对北京的影...
利用CloudSat的云雷达数据研究了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的层积云微物理特性。结果显示,CloudSat反演的云滴数浓度在垂直方向变化很小。结合CloudSat的云雷达数据和MODIS的气溶胶数据,研...
针对陆地遥感影像,提出一种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反演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大气效应校正的方法.采用地基和MODIS卫星遥感结合的方法确定气溶胶模型,通过暗目标法确定地表反射率,反演得到1...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实验探测资料,给出2004年春季多次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湍流通量及沙尘浓度的极值对比,重点分析了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和辐射分量的变化...
大气粉尘降落是地球表层地-气系统物质交换的一种形式,降尘过程有重要的环境指征意义.在沙尘暴事件发生频繁、生态环境质量日益得到关注的今天,大气降尘的研究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的降尘监测方法各异,根据降尘取...
目的 探讨沙尘天气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的定量估算方法.方法用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沙尘天气暴露的代表性指标(暴露水平),收集气象台站2002-2006年的沙尘天气月观测数据,将沙尘天气监测数据转换...
利用中韩合作沙尘暴监测项目的微脉冲激光雷达(micro pulse lidar,MPL)观测了2005年11月6日影响大连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MPL观测发现,影响大连的沙尘气溶胶层位于1~2 km高度...
基于风蚀起沙的物理机制,从微气象学角度回顾了国内沙尘天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以及湍流通量演变规律和湍流作用对沙尘暴过程参数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国内...
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对流云内的冰态粒子分布,受冰晶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AMSU-B的3个微波水汽吸收波段亮温随冰粒子的增加而降低.由于探测权重高度不同,辐射传输过程中受冰粒子的散射影响也不...
目的研究沙尘暴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急性健康危害.方法选取包头市某2所小学的3~5年级的918名学生及其1770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3月沙尘暴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监测大气中PM25浓度.结...
许多运用卫星资料的工作首先要求将卫星观测区域内的云去除,而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中分辨率成像...
中国北方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是东亚重要的沙尘源区,由风侵蚀过程产生的沙尘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来源,不仅会引起严重的风沙灾害,还会对当地及区域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空气质量和全球辐射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利用长达20年的SAGEⅡ(stratospheric aerosol and gas experimentⅡ)资料,研究了东亚地区5.0~15.0 km高空气溶胶多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研究了...
对2001年在北京地区利用太阳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ASA发布的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这一卫星遥感产品的可靠性;比较了2001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和由空气污...
气溶胶和云在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它们重要作用的深入认识,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也逐渐成为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近20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了全面回顾.飞机观测...
利用卫星、再分析(NECP)、地面观测等多种资料,针对2006年3和4月影响北京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就天气过程形势、云系演变以及沙尘传播和沉降进行分析.前者对北京上空的沙尘天气一扫而过,后者对北京的影...
利用CloudSat的云雷达数据研究了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的层积云微物理特性。结果显示,CloudSat反演的云滴数浓度在垂直方向变化很小。结合CloudSat的云雷达数据和MODIS的气溶胶数据,研...
针对陆地遥感影像,提出一种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反演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大气效应校正的方法.采用地基和MODIS卫星遥感结合的方法确定气溶胶模型,通过暗目标法确定地表反射率,反演得到1...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实验探测资料,给出2004年春季多次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湍流通量及沙尘浓度的极值对比,重点分析了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和辐射分量的变化...
大气粉尘降落是地球表层地-气系统物质交换的一种形式,降尘过程有重要的环境指征意义.在沙尘暴事件发生频繁、生态环境质量日益得到关注的今天,大气降尘的研究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的降尘监测方法各异,根据降尘取...
目的 探讨沙尘天气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的定量估算方法.方法用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沙尘天气暴露的代表性指标(暴露水平),收集气象台站2002-2006年的沙尘天气月观测数据,将沙尘天气监测数据转换...
利用中韩合作沙尘暴监测项目的微脉冲激光雷达(micro pulse lidar,MPL)观测了2005年11月6日影响大连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MPL观测发现,影响大连的沙尘气溶胶层位于1~2 km高度...
基于风蚀起沙的物理机制,从微气象学角度回顾了国内沙尘天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以及湍流通量演变规律和湍流作用对沙尘暴过程参数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国内...
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对流云内的冰态粒子分布,受冰晶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AMSU-B的3个微波水汽吸收波段亮温随冰粒子的增加而降低.由于探测权重高度不同,辐射传输过程中受冰粒子的散射影响也不...
目的研究沙尘暴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急性健康危害.方法选取包头市某2所小学的3~5年级的918名学生及其1770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3月沙尘暴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监测大气中PM25浓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