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报告了在广西崇左生态公园三合大洞中新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这些新化石材料为研究巨猿演化及华南地区更新世动物群时代演化及环境变迁有着重要意义.三合大洞共出土巨猿牙齿56枚,除上犬齿,其他上、下颌牙齿种类齐全;从牙齿发育及磨损情况判断,这些材料代表了婴幼年、青少年、青壮年、中年及老年各年龄阶段的至少5个个体.测量了牙齿大小,并与其他的巨猿化石点的材料进行对比,认为三合大洞的巨猿牙齿与武鸣、巴马的巨猿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动物群组合特征及时代意义,探讨巨猿的牙齿大小时代演化趋势,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61138-11442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
以野外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成果,根据地壳构造层次划分、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特征,探讨了鲁西地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格局.鲁西地块的构造-岩浆岩区可以划分为:西部的TTG类岩区和东部...
通过对北京平原北部昌平、顺义、朝阳等区域的多个深孔资料、尤其后沙峪地区G3钻孔资料的深入分析,并开展磁性地层学及孢粉测试成果研究,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序列,结合南口—孙河断裂、顺义断裂以及黄庄—高丽营...
山顶洞人化石是迄今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数量最为丰富、保存状态最为完好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多年来,山顶洞人作为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人类的代表,在研究东亚地区现代蒙古人种及美洲印第安人起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田园洞主体堆积厚度约2.5m,其动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组合:上部组合物种多样性丰富,化石被啮齿类严重啮咬;下部组合化石种类单调,以鹿类和绵羊类为主,但化石丰富,极少有啮齿类咬痕.人类化石发现于下部组合...
鄂西龙骨洞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并产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化石以及石器.通过对这套地层的形成环境的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环境,期间发生过几次水体干涸事件,形成钙板层.根据沉积环境的...
选择贵州省盘县地区新民乡羊圈村附近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至杨柳井组下部地层进行牙形石生物地层再研究,补充描述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Neog...
最近在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发现了步氏巨猿和似人似猿共生的新层位,与之伴生的有52种小哺乳动物,占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总数的62%,其中苏门答腊兔(Nesolagus)是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的化石.小哺乳动物群...
本文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新发现的鼠类化石,共有7属11种,包括了4个绝灭种,占鼠类总数的40%.经系统比较研究显示,三合大洞鼠类主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显然要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进步,且较相似于湖北建始...
目的 测量分析华南人髋臼前倾角,为设计适合华南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115例患者及志愿者(男63人,女5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身高和性别不同分组.对各组研究对象骨盆进行螺旋CT扫描...
目的 本文对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中国夏代人颅骨牙齿进行观察,以了解当时人类牙齿的何面磨耗情况,以便研究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的变化.方法 对河南二里头考古遗址出土的中国夏代人类颅骨标本进行观察,共观察...
"绿龙晶"(俗称)为一种产自俄罗斯的绿泥石玉,目前普遍认为其矿物组成为斜绿泥石.本次研究用"绿龙晶"样品具有独特的深绿色至灰绿色...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
目的 探讨13-18岁汉族正常(牙合)青少年上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对26名汉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男12人,女14人)13-18岁每年同期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连续6年,进行X线头影测...
在苏鲁三清阁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包体,该榴辉岩与超高压含菱镁矿大理岩共生.石榴石中存在的柯石英残晶和多晶石英假相包体表明榴辉岩的变质压力超过2.8 GPa.运用石榴石-单斜辉石Fe2+-Mg...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
以野外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成果,根据地壳构造层次划分、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特征,探讨了鲁西地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格局.鲁西地块的构造-岩浆岩区可以划分为:西部的TTG类岩区和东部...
通过对北京平原北部昌平、顺义、朝阳等区域的多个深孔资料、尤其后沙峪地区G3钻孔资料的深入分析,并开展磁性地层学及孢粉测试成果研究,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序列,结合南口—孙河断裂、顺义断裂以及黄庄—高丽营...
山顶洞人化石是迄今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数量最为丰富、保存状态最为完好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多年来,山顶洞人作为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人类的代表,在研究东亚地区现代蒙古人种及美洲印第安人起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田园洞主体堆积厚度约2.5m,其动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组合:上部组合物种多样性丰富,化石被啮齿类严重啮咬;下部组合化石种类单调,以鹿类和绵羊类为主,但化石丰富,极少有啮齿类咬痕.人类化石发现于下部组合...
鄂西龙骨洞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并产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化石以及石器.通过对这套地层的形成环境的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环境,期间发生过几次水体干涸事件,形成钙板层.根据沉积环境的...
选择贵州省盘县地区新民乡羊圈村附近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至杨柳井组下部地层进行牙形石生物地层再研究,补充描述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Neog...
最近在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发现了步氏巨猿和似人似猿共生的新层位,与之伴生的有52种小哺乳动物,占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总数的62%,其中苏门答腊兔(Nesolagus)是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的化石.小哺乳动物群...
本文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新发现的鼠类化石,共有7属11种,包括了4个绝灭种,占鼠类总数的40%.经系统比较研究显示,三合大洞鼠类主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显然要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进步,且较相似于湖北建始...
目的 测量分析华南人髋臼前倾角,为设计适合华南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115例患者及志愿者(男63人,女5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身高和性别不同分组.对各组研究对象骨盆进行螺旋CT扫描...
目的 本文对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中国夏代人颅骨牙齿进行观察,以了解当时人类牙齿的何面磨耗情况,以便研究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的变化.方法 对河南二里头考古遗址出土的中国夏代人类颅骨标本进行观察,共观察...
"绿龙晶"(俗称)为一种产自俄罗斯的绿泥石玉,目前普遍认为其矿物组成为斜绿泥石.本次研究用"绿龙晶"样品具有独特的深绿色至灰绿色...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
目的 探讨13-18岁汉族正常(牙合)青少年上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对26名汉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男12人,女14人)13-18岁每年同期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连续6年,进行X线头影测...
在苏鲁三清阁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包体,该榴辉岩与超高压含菱镁矿大理岩共生.石榴石中存在的柯石英残晶和多晶石英假相包体表明榴辉岩的变质压力超过2.8 GPa.运用石榴石-单斜辉石Fe2+-Mg...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
以野外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成果,根据地壳构造层次划分、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特征,探讨了鲁西地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格局.鲁西地块的构造-岩浆岩区可以划分为:西部的TTG类岩区和东部...
通过对北京平原北部昌平、顺义、朝阳等区域的多个深孔资料、尤其后沙峪地区G3钻孔资料的深入分析,并开展磁性地层学及孢粉测试成果研究,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序列,结合南口—孙河断裂、顺义断裂以及黄庄—高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