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的城镇化研究偏重对普适性基本问题的分析和阐释,缺乏对草原牧区等典型地区城镇化模式的探索.以锡林郭勒盟为例,分析了草原牧区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差异,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结合草原牧区城镇化本底条件,提出了符合牧区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中心城镇带动型统筹发展模式、牧业型统筹发展模式、半农半牧型统筹发展模式、生态型统筹发展模式和边境型统筹发展模式,最后提出草原牧区城镇化的实施路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640-4
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5期遥感影像,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广州市1985-2005年期间景...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城市是一种没有特征尺度的现象,故其只能主观定义,而不能客观界定.城市化水平统计难题因此而生.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测量标准不一,二是统计上的不适当高估,三是建设中的想当然...
借助统计模拟技术和异速分析方法研究1990-2003年间外资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空效应,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TNCs)对华FDI过程主要作用于广州、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的少数省份也受到不...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市1978 ~2011年的城镇化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考察了城镇化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Kernel密度估计的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城...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西南沿边民族地区联通东南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区位优势突显,借鉴"核心—边缘"城镇化模式,应积极接受国内外经济核心区辐射,加强关联度,借势发展次级经济核心城市,...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基于周一星修正的1982-2000年城镇化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依据所构建的人口城镇化贡献模型,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研究对象,考察了1982-2005年研究期内不同时段省级行政...
类比于海岸线的长度问题,本文提出三个城市地理"问题":(1) 河南省的城市有多少?(2) 北京市的人口有多少?以及 (3) 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是多少?由此引出城市规...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
文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市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化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仍然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城市是跨省...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am...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是否协调在过去几年倍受关注.选择了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中期(1996~2006年)这一时间段,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模型对这10a间我国各省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
在分析1990年以来我国各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速度差异的基础上,按城镇化进程特征将各省(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1990年-2005年各类型省(区)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
城市化已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共同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人口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特征进行探讨及对北京市郊区来广营乡的实地调研,对都市化农业在我国中心城市...
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5期遥感影像,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广州市1985-2005年期间景...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城市是一种没有特征尺度的现象,故其只能主观定义,而不能客观界定.城市化水平统计难题因此而生.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测量标准不一,二是统计上的不适当高估,三是建设中的想当然...
借助统计模拟技术和异速分析方法研究1990-2003年间外资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空效应,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TNCs)对华FDI过程主要作用于广州、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的少数省份也受到不...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市1978 ~2011年的城镇化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考察了城镇化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Kernel密度估计的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城...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西南沿边民族地区联通东南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区位优势突显,借鉴"核心—边缘"城镇化模式,应积极接受国内外经济核心区辐射,加强关联度,借势发展次级经济核心城市,...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基于周一星修正的1982-2000年城镇化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依据所构建的人口城镇化贡献模型,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研究对象,考察了1982-2005年研究期内不同时段省级行政...
类比于海岸线的长度问题,本文提出三个城市地理"问题":(1) 河南省的城市有多少?(2) 北京市的人口有多少?以及 (3) 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是多少?由此引出城市规...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
文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市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化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仍然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城市是跨省...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am...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是否协调在过去几年倍受关注.选择了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中期(1996~2006年)这一时间段,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模型对这10a间我国各省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
在分析1990年以来我国各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速度差异的基础上,按城镇化进程特征将各省(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1990年-2005年各类型省(区)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
城市化已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共同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人口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特征进行探讨及对北京市郊区来广营乡的实地调研,对都市化农业在我国中心城市...
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5期遥感影像,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广州市1985-2005年期间景...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城市是一种没有特征尺度的现象,故其只能主观定义,而不能客观界定.城市化水平统计难题因此而生.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测量标准不一,二是统计上的不适当高估,三是建设中的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