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和评价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初次发病、发病12小时以内或12~24小时之间仍有心肌缺血证据、且无溶栓禁忌症的患者,随机给予直接PTCA和尿激酶(150万IU)溶栓治疗,于2周、12周和24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有关心脏事件.结果共入选65例患者,男性5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8.95&#177;8.94岁.其中PTCA组32例,血管再通率为100%;溶栓组33例,血管再通率为75.76%.2周后PTCA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显著优于溶栓组(P<0.05,P<0.05,P<0.01,P<0.05).溶栓组12周和24周ESVI(P<0.01,P<0.01)、EDVI(P<0.05,P<0.01)、LVEF(P<0.05,P<0.01)、GWMI(P<0.01,P<0.01)以及RWMI(P<0.05,P<0.01)与2周时比显著改善;PTCA组ESVI(P<0.01,P<0.01)、EDVI(P<0.01,P<0.01)、LVEF(P>0.05,P<0.05)、GWMI(P<0.05,P<0.01)以及RWMI(P<0.05,P<0.05)也有显著改善.至24周时,PTCA组和溶栓组EDVI(P>0.05)、LVEF(P>0.05)和RWMI(P>0.05)无显著性差异;ESVI(P<0.05)有显著性...
目的 通过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对室壁瘤附壁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2月,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
目的 前期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左室内径变化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旨在探讨GDF-15与接受急诊冠状...
目的 研究住院期间尿酸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 2013年6月就诊于海淀医院STEMI患者,根...
目的 对比经桡、股动脉路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连续行pPCI的19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依据...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228例,根据...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局部、整体左室心肌形变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①对10例健康人和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成像结果的对比性分析.②回顾分析8...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史与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通过分析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初步探讨此类患者PTCA适当时机及效果.方法选...
目的:评价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前自发性正常血流[TIMI(thrombolysis in acute myocardial i...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前壁AMI)及其临床预后.方法:连续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直接PTCA的前壁AMI患者142例,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直接PT...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经外科治疗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175例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缺...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冠状动脉循环中肾上腺髓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7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后、球囊扩张后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放射免疫法...
目的比较溶栓再通后早期ST段恢复与未恢复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差异,探讨ST段早期恢复在心肌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108例溶栓经酶学等指标临床判定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有无早期(溶栓后2 ...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SOTB)...
目的 分析75岁以上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特征和术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实行...
目的 通过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对室壁瘤附壁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2月,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
目的 前期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左室内径变化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旨在探讨GDF-15与接受急诊冠状...
目的 研究住院期间尿酸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 2013年6月就诊于海淀医院STEMI患者,根...
目的 对比经桡、股动脉路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连续行pPCI的19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依据...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228例,根据...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局部、整体左室心肌形变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①对10例健康人和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成像结果的对比性分析.②回顾分析8...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史与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通过分析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初步探讨此类患者PTCA适当时机及效果.方法选...
目的:评价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前自发性正常血流[TIMI(thrombolysis in acute myocardial i...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前壁AMI)及其临床预后.方法:连续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直接PTCA的前壁AMI患者142例,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直接PT...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经外科治疗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175例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缺...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冠状动脉循环中肾上腺髓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7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后、球囊扩张后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放射免疫法...
目的比较溶栓再通后早期ST段恢复与未恢复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差异,探讨ST段早期恢复在心肌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108例溶栓经酶学等指标临床判定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有无早期(溶栓后2 ...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SOTB)...
目的 分析75岁以上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特征和术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实行...
目的 通过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对室壁瘤附壁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2月,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
目的 前期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左室内径变化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旨在探讨GDF-15与接受急诊冠状...
目的 研究住院期间尿酸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 2013年6月就诊于海淀医院STEMI患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