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髻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确切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典型山地之一,该区冰川地貌演化对于研究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螺髻山东坡清水沟保存两套古冰川槽谷,分别为上槽谷和下槽谷,其中下槽谷保存完整,而上槽谷在3450~3600m的阴坡部分出现缺失.采用野外地貌调查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冰川槽谷地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水沟槽谷的抛物线模型中,|A|值在1.3101~15.2064之间变动,B值变化于0.9695~3.2965之间,且随着海拔由高到低,都存在着先变小后变大的规律,A、B值同时反映出在海拔3450~3600m处冰川槽谷的演化不符合常态.分析认为岩性差异和河流溯源侵蚀是影响上槽谷形态的主要原因.对保存在清水沟上下槽谷内的高、低侧碛进行ESR年代测定,结果显示:高侧碛形成于58-84 ka BP左右的末次冰期早期,对应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4);低侧碛形成于13-17 ka BP,属于于全球末次冰盛期晚期的产物.两次冰川作用分别塑造出两套冰川槽谷,即在末次冰期早期冰川作用形成上槽谷,末次冰期晚期形成下槽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101397-14043
土地退化是青藏高原严重的渐发性自然灾害之一.青海省南部高寒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江河源头区、气候变化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分析该区土地退化态势的基础上,...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降水年际变化很大,而且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增大。为了研究降水量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牦牛粪分解的潜在影响,通过塑料膜覆盖(去除降水)、模拟额外增水(增水量为实际降水量的...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
对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构造背景、冰进时序、发育规模等研究表明,台湾山地保存着3期冰川作用遗迹,冰川的最大前进规模发生在MIS3b阶段,其规模大于MIS2阶段;日本山地冰期系列齐全,...
南海北部陆坡有大量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研究全球变化响应及驱动机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2007年水合物钻探区Site 6A站位柱状沉积物,开展有孔虫群落、稳定同位素及AMS14...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
山岳冰川发育是否同步于北半球冰期,西风与季风对山岳冰川发育的控制作用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冰川年代学研究的关键.近年来就地宇宙成因核素和光释光测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岳冰川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
第四纪泥石流蕴含了关于河流地貌演化、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对发育于云南省德钦白马里你共卡雪山垭口海拔2700m,年代为2.48~1.54 Ma BP的古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的多年观测资料,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提取主成分,获得影响该冰川物质平衡的主要因素,通过成分矩阵的旋转获得表示冰川物质平衡特征的两个主因子,其中第一主因子为影响冰川物质平...
根据大量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系统讨论了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演化以及油气勘探等方面的基础地质地球化学问题.认为始新世中晚期湖盆扩张期形成的沙河街组三段,尤其是沙河街组...
位于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块中部的永清花岗闪长岩曾被认为是早古生代麻山群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65±1 Ma(MSWD=2.1),相当于...
峨眉山在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之地.其地质遗产以麦地坪震旦—寒武系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地层剖面、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峨眉山断块山等现代地貌以及独特的...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
腾冲地块江东花岗岩体分布于芒市江东镇—项丘一带,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该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8.29±0.44 M...
土地退化是青藏高原严重的渐发性自然灾害之一.青海省南部高寒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江河源头区、气候变化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分析该区土地退化态势的基础上,...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降水年际变化很大,而且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增大。为了研究降水量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牦牛粪分解的潜在影响,通过塑料膜覆盖(去除降水)、模拟额外增水(增水量为实际降水量的...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
对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构造背景、冰进时序、发育规模等研究表明,台湾山地保存着3期冰川作用遗迹,冰川的最大前进规模发生在MIS3b阶段,其规模大于MIS2阶段;日本山地冰期系列齐全,...
南海北部陆坡有大量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研究全球变化响应及驱动机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2007年水合物钻探区Site 6A站位柱状沉积物,开展有孔虫群落、稳定同位素及AMS14...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
山岳冰川发育是否同步于北半球冰期,西风与季风对山岳冰川发育的控制作用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冰川年代学研究的关键.近年来就地宇宙成因核素和光释光测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岳冰川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
第四纪泥石流蕴含了关于河流地貌演化、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对发育于云南省德钦白马里你共卡雪山垭口海拔2700m,年代为2.48~1.54 Ma BP的古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的多年观测资料,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提取主成分,获得影响该冰川物质平衡的主要因素,通过成分矩阵的旋转获得表示冰川物质平衡特征的两个主因子,其中第一主因子为影响冰川物质平...
根据大量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系统讨论了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演化以及油气勘探等方面的基础地质地球化学问题.认为始新世中晚期湖盆扩张期形成的沙河街组三段,尤其是沙河街组...
位于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块中部的永清花岗闪长岩曾被认为是早古生代麻山群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65±1 Ma(MSWD=2.1),相当于...
峨眉山在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之地.其地质遗产以麦地坪震旦—寒武系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地层剖面、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峨眉山断块山等现代地貌以及独特的...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
腾冲地块江东花岗岩体分布于芒市江东镇—项丘一带,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该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8.29±0.44 M...
土地退化是青藏高原严重的渐发性自然灾害之一.青海省南部高寒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江河源头区、气候变化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分析该区土地退化态势的基础上,...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降水年际变化很大,而且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增大。为了研究降水量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牦牛粪分解的潜在影响,通过塑料膜覆盖(去除降水)、模拟额外增水(增水量为实际降水量的...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