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景观尺度,基于RS和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原理,使用巢式分析法研究了1975-2007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讨论了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最近30多年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外围圈层各类景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自保护区建立以来,林地、水域分别净增899.56 hm2、7.06 hm2,疏林/灌丛、草地分别减少440.52 hm2、970.60 hm2,耕地已全部实现退耕;而同期外围2个圈层的林地却分别减少9 012.23 hm2、25 975.28 hm2,水域减少16.89 hm2、0.83 hm2,建设用地增加376.58 hm2、1 340.35 hm2.草地增加4 883.18 hm2、56 462.11 hm2.在景观水平上,保护区破碎化程度最低,而多样性程度最高,但在类型水平上,保护区2007年的林地却仍然比1975年破碎.2.各种宏观政策,包括保护政策、旅游发展及其所引发的人类活动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而自然地理过程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冰雪/裸岩、水域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针对景观变化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保护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2173-1822
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不同的保护哲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物种为核心的景观规划途径,另一种是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前者首先确定...
物种丰富度的人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柄哺乳动物及土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
景观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规划、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没有具有适普性的景观分类体系.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一种发生学分类方法,即景观带——基于...
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1987年和1997年两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制图,并与DEM模型数据进行叠图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各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1) 20世纪60年代中...
土地权属不清是我国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这给保护区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而我国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人口大国,土地压力非常大,因此,约占国土面积14%的保护区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土地权.本文...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利用土地是其主要原因,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是该区生态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应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简称SD)和&ldquo...
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对比分析三工河流域两种经营模式下的农田景观特征,探讨形成这两种景观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三工河流域农田扩张过程中,1989—1999年地方的农田增长起主导作用,1999—2007年...
生态用地因提供了比其他用地更多、更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而成为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依据,也成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核心内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对生态用地的内涵、分类、识别及规划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
叶片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涉及到植物生态学的众多领域与多个尺度,然而各个尺度上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并未同步展开.通过对青藏高原47个草地样地连续3年的调查,分析了当地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叶片N、P...
以2000,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屏障区...
利用遥感景观制图,在确定不间人为影响发生源的显著影响范围后,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三种人为影响发生源中,水电站的修建对周围景观结构的一次性改造效...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后的Biome-BGC模型分别模拟了仅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下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3种山地草原生态系统(低山干旱草原(Lower\mountain arid ...
干旱区绿洲水土资源的不平衡利用导致了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农业绿洲区为例,利用1978、1987、1998和2009年4期影像数据,综合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GIS、RS和统计等手段...
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显著负面影响,评估乡镇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保障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生态效应评价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评估,包括格局和过程两个维度.以榆中县为例,构建了...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首先面临的就是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问题,即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归谁所有,归谁使用等.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不同的保护哲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物种为核心的景观规划途径,另一种是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前者首先确定...
物种丰富度的人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柄哺乳动物及土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
景观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规划、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没有具有适普性的景观分类体系.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一种发生学分类方法,即景观带——基于...
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1987年和1997年两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制图,并与DEM模型数据进行叠图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各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1) 20世纪60年代中...
土地权属不清是我国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这给保护区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而我国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人口大国,土地压力非常大,因此,约占国土面积14%的保护区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土地权.本文...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利用土地是其主要原因,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是该区生态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应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简称SD)和&ldquo...
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对比分析三工河流域两种经营模式下的农田景观特征,探讨形成这两种景观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三工河流域农田扩张过程中,1989—1999年地方的农田增长起主导作用,1999—2007年...
生态用地因提供了比其他用地更多、更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而成为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依据,也成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核心内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对生态用地的内涵、分类、识别及规划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
叶片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涉及到植物生态学的众多领域与多个尺度,然而各个尺度上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并未同步展开.通过对青藏高原47个草地样地连续3年的调查,分析了当地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叶片N、P...
以2000,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屏障区...
利用遥感景观制图,在确定不间人为影响发生源的显著影响范围后,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三种人为影响发生源中,水电站的修建对周围景观结构的一次性改造效...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后的Biome-BGC模型分别模拟了仅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下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3种山地草原生态系统(低山干旱草原(Lower\mountain arid ...
干旱区绿洲水土资源的不平衡利用导致了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农业绿洲区为例,利用1978、1987、1998和2009年4期影像数据,综合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GIS、RS和统计等手段...
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显著负面影响,评估乡镇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保障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生态效应评价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评估,包括格局和过程两个维度.以榆中县为例,构建了...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首先面临的就是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问题,即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归谁所有,归谁使用等.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不同的保护哲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物种为核心的景观规划途径,另一种是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前者首先确定...
物种丰富度的人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柄哺乳动物及土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
景观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规划、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没有具有适普性的景观分类体系.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一种发生学分类方法,即景观带——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