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深圳已明显发现城市热岛效应.选取深圳气象局设立的19个自动气象站2004年全年非降水日逐日各时刻正点的温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它们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深圳的城市热岛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现象,全年热岛强度平均值高达2 6℃.对热岛强度值日变化的分析发现,13-18点是全天热岛强度最大的时段,与一天中的温度最高时段相符.对各季热岛强度日变化的分析发现,春夏季在午后至傍晚时段热岛强度较大,秋冬季在中午至午后时段热岛强度较大.深圳在少雨的冬半年热岛发展较稳定,变化规律性也比较明显,说明降水、有风等天气要素对热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219-241
对上海最高气温1924~2001年期间的缺测资料进行了恢复试验,以期通过该个例的研究,探讨我国台站历史资料集中缺测或中断序列的恢复、插补的一般方法.选取使用上海气象观测站的相邻若干台站的最高气温资料,...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
就2000年7月11~14日北京连续4天≥35 ℃的高温天气,分析了与之相关的700 hPa河套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指出它是与我国西部干旱区大范围暖空气东移相关联的一个深厚的负涡度系统.由于河套高压...
作为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深圳更能较好地反映城市的热岛效应,该文使用深圳、香港天文台和香港海岛站点的温度资料,采用累积距平和线性趋势倾向分析方法,以海岛站为参照站,主要研究了深圳市热岛效应的年际变化、季...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不同类型人口城市气温1951~2001年期间资料,按人口数把城市分为6类,分别对它们不同季节和全年的气温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人口城市气温差异较大,气温随人口数增加而增加,其与人口...
热环境效应是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热环境效应动态研究有助于理解景观对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在不同阶段的规律特性.本文利用深圳市1987年、1995年和200...
利用最近安装于上海城区和近郊的Davis自动气象观测每半小时一次详细的记录,对上海市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热岛全年出现概率为87.8 %,月平均热岛强度值大于0.8 ℃...
城市地表温度热岛是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影响因素研究为缓解城市热岛带来的负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地表温度热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首先结合热岛效应表征...
地表温度-植被覆盖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热岛研究的热点之一,两者均为描述生态系统特征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深圳市2004年的ETM+影像,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相关的下垫面类型、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等信息,探讨不同...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得到1986年和2011年深圳市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中尺度气候模式WRF/UCM,在较高分辨率的地形资料和城市冠层参数支持下,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作为模式强迫参...
利用2000,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城市和郊区,基于2000-2010年1,4,7,10月MODIS地温产品探究京津冀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差异,讨论城区土地利用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
深圳市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区域,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0年间发生了较大改变.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深圳市1979年-2008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利...
以深圳特区为例,利用2005年11月份的TM和Quickbird影像数据,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和城市绿地详细解译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绿地类型、属性特征与地表热环境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不...
利用对深圳站1953-2004年气象资料分析深圳50多年的气候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0.34℃/10a,其中夏、秋季增温较大;夜间温度上升较明显;日较差呈下降趋势,秋冬季节...
用承德市单站气温和40 cm地温资料进行比较,采用趋势倾向分析方法,分析了承德市1964-2007年气温变化趋势及城市化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1) 承德市近44年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气温上升0...
对上海最高气温1924~2001年期间的缺测资料进行了恢复试验,以期通过该个例的研究,探讨我国台站历史资料集中缺测或中断序列的恢复、插补的一般方法.选取使用上海气象观测站的相邻若干台站的最高气温资料,...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
就2000年7月11~14日北京连续4天≥35 ℃的高温天气,分析了与之相关的700 hPa河套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指出它是与我国西部干旱区大范围暖空气东移相关联的一个深厚的负涡度系统.由于河套高压...
作为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深圳更能较好地反映城市的热岛效应,该文使用深圳、香港天文台和香港海岛站点的温度资料,采用累积距平和线性趋势倾向分析方法,以海岛站为参照站,主要研究了深圳市热岛效应的年际变化、季...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不同类型人口城市气温1951~2001年期间资料,按人口数把城市分为6类,分别对它们不同季节和全年的气温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人口城市气温差异较大,气温随人口数增加而增加,其与人口...
热环境效应是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热环境效应动态研究有助于理解景观对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在不同阶段的规律特性.本文利用深圳市1987年、1995年和200...
利用最近安装于上海城区和近郊的Davis自动气象观测每半小时一次详细的记录,对上海市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热岛全年出现概率为87.8 %,月平均热岛强度值大于0.8 ℃...
城市地表温度热岛是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影响因素研究为缓解城市热岛带来的负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地表温度热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首先结合热岛效应表征...
地表温度-植被覆盖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热岛研究的热点之一,两者均为描述生态系统特征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深圳市2004年的ETM+影像,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相关的下垫面类型、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等信息,探讨不同...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得到1986年和2011年深圳市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中尺度气候模式WRF/UCM,在较高分辨率的地形资料和城市冠层参数支持下,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作为模式强迫参...
利用2000,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城市和郊区,基于2000-2010年1,4,7,10月MODIS地温产品探究京津冀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差异,讨论城区土地利用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
深圳市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区域,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0年间发生了较大改变.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深圳市1979年-2008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利...
以深圳特区为例,利用2005年11月份的TM和Quickbird影像数据,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和城市绿地详细解译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绿地类型、属性特征与地表热环境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不...
利用对深圳站1953-2004年气象资料分析深圳50多年的气候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0.34℃/10a,其中夏、秋季增温较大;夜间温度上升较明显;日较差呈下降趋势,秋冬季节...
用承德市单站气温和40 cm地温资料进行比较,采用趋势倾向分析方法,分析了承德市1964-2007年气温变化趋势及城市化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1) 承德市近44年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气温上升0...
对上海最高气温1924~2001年期间的缺测资料进行了恢复试验,以期通过该个例的研究,探讨我国台站历史资料集中缺测或中断序列的恢复、插补的一般方法.选取使用上海气象观测站的相邻若干台站的最高气温资料,...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
就2000年7月11~14日北京连续4天≥35 ℃的高温天气,分析了与之相关的700 hPa河套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指出它是与我国西部干旱区大范围暖空气东移相关联的一个深厚的负涡度系统.由于河套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