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时间序列的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进而分析区域和城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间特征,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异的程度较小,大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向“肇庆-惠州-中山”等外围城市不断降低,存在空间圈层结构;③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分散化发展降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而经济增长、环境绩效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4144000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教外司留〔2013〕1792号);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0113-2
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基于环境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的协调度评价方法,对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调度评价方法更加简捷,可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城...
利用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就业密度分布情况.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就业密度核心区均集中在三角洲沿岸的重要城市...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
区域城市化受外生拉动和内生成长两种驱动力推进,具有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工业化→小城镇化→城市化→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而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受香港等外生拉力驱动,表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通过构建城镇群等城市联盟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有效的手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先后形成的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城镇群,通过城市间的资源...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全球金融危机和产业与劳动力双转型背景下,珠三角转型社区的物业依赖型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这种本质上以土地租赁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在新的经营管理变革、政策制度转型和土地利用...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
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促进区域政府合作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理性选择。大珠三角西岸地区“一国两制”背景下的跨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干预型协调模式的应用是弥补市场制度供给不足的一种必然选择...
以自然资本利用的存量、流量分类测度的三维生态足迹方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最新方法论进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9个地市23年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在测度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时空变化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走向,而经济圈战略下的区域跨界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区域治理的有效策略.经济圈战略的实施旨在以整合性的经济区凝聚分散的、壁垒森严的行政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本文将M-U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城市间政府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在组织形式上能够较大可能地发挥M型组织和U型组织的各自优势,进行产业对接和融合,在产业结构上发挥分工优势,这...
本文利用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与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析2001—2006年间长三角地区都市区与非都市区以及都市区内部不同单元的城镇工矿用地变动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都市区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机制及演变特征。...
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基于环境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的协调度评价方法,对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调度评价方法更加简捷,可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城...
利用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就业密度分布情况.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就业密度核心区均集中在三角洲沿岸的重要城市...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
区域城市化受外生拉动和内生成长两种驱动力推进,具有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工业化→小城镇化→城市化→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而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受香港等外生拉力驱动,表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通过构建城镇群等城市联盟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有效的手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先后形成的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城镇群,通过城市间的资源...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全球金融危机和产业与劳动力双转型背景下,珠三角转型社区的物业依赖型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这种本质上以土地租赁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在新的经营管理变革、政策制度转型和土地利用...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
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促进区域政府合作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理性选择。大珠三角西岸地区“一国两制”背景下的跨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干预型协调模式的应用是弥补市场制度供给不足的一种必然选择...
以自然资本利用的存量、流量分类测度的三维生态足迹方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最新方法论进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9个地市23年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在测度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时空变化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走向,而经济圈战略下的区域跨界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区域治理的有效策略.经济圈战略的实施旨在以整合性的经济区凝聚分散的、壁垒森严的行政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本文将M-U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城市间政府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在组织形式上能够较大可能地发挥M型组织和U型组织的各自优势,进行产业对接和融合,在产业结构上发挥分工优势,这...
本文利用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与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析2001—2006年间长三角地区都市区与非都市区以及都市区内部不同单元的城镇工矿用地变动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都市区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机制及演变特征。...
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基于环境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的协调度评价方法,对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调度评价方法更加简捷,可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城...
利用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就业密度分布情况.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就业密度核心区均集中在三角洲沿岸的重要城市...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