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1978年以前偏离了一般规律,1978年以后偏差得以迅速纠正,并沿着与一般规律相一致的方向发展,这种不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各个产业及其就业结构会呈现这样的趋势: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在GDP中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但就业比重不会有太大变化;第三产业将有很大发展,就业比重持续提高.0595-10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
中央战略引领下由众多地方政府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在。识别其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关系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产业高度化指数来衡量中国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将其...
结合国外关于夕阳产业地域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夕阳产业地域的4大典型特征,分别为区域内产业结构失调,区域主导产业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期,曾经持续繁荣但现在正在衰退,区域内居民生活水平低且社会问题...
我国近年来就业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国际数据的比较研究,发现就业矛盾的原因在于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结构性偏差,并且偏差的收敛速度慢于国际经验.分别从三次产业看,偏差产生的原...
从2013年起,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呈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现代经济特征。这是中国在高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和提升的结果,并对新时期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系列深远...
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微观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演变来考察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首先,通过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率提高与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来阐述兴衰演变的结果:相比于生产率提高效应,结构变动效应更为突出,行...
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在不同阶段各个产业在增长率上的差别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产业结构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升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是如此。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伴随着转轨进程发生的,又有自身的...
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别是产业结构高度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正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质的层面推进的主要特征.本文设立了一种既可用于横截面数据比较、也可用于时间序列比较的产业结构高...
选取2002-2010年作为研究时段,以测度要素贡献度方法为主,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类.计算期内,制造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相关行业的自...
首先应用经典的经济基础研究方法做了1990年到1995年津、京、沪3大城市工业相对优势变动比较,发现90年代以来,天津逐步形成了电子、交通运输设备、食品等优势行业,而发展条件优越的化纤、化学原料等行业...
伴随经济转型的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过程是中国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力量.基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结构在不同产业层次的趋同问题.总体而言,多数省区与全国产业结构保持着较高的相...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城市化曲线和产业结构演变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理论上,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大体对应.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提前了.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没有跟上步...
我国出口导向的生产和国内生产之间分离,以及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分离的双重结构,对我国地方产业网络造成了障碍.从国有研究院所中涌现的企业家身上,从乡村企业家身上,从海外归来的华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背...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使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990-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历年来主要靠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但是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全...
按照产业结构高度指标来衡量,北京是我国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地区,本文着力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2003年至2007年支撑北京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产业变迁规律和演化...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
中央战略引领下由众多地方政府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在。识别其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关系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产业高度化指数来衡量中国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将其...
结合国外关于夕阳产业地域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夕阳产业地域的4大典型特征,分别为区域内产业结构失调,区域主导产业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期,曾经持续繁荣但现在正在衰退,区域内居民生活水平低且社会问题...
我国近年来就业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国际数据的比较研究,发现就业矛盾的原因在于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结构性偏差,并且偏差的收敛速度慢于国际经验.分别从三次产业看,偏差产生的原...
从2013年起,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呈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现代经济特征。这是中国在高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和提升的结果,并对新时期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系列深远...
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微观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演变来考察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首先,通过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率提高与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来阐述兴衰演变的结果:相比于生产率提高效应,结构变动效应更为突出,行...
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在不同阶段各个产业在增长率上的差别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产业结构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升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是如此。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伴随着转轨进程发生的,又有自身的...
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别是产业结构高度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正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质的层面推进的主要特征.本文设立了一种既可用于横截面数据比较、也可用于时间序列比较的产业结构高...
选取2002-2010年作为研究时段,以测度要素贡献度方法为主,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类.计算期内,制造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相关行业的自...
首先应用经典的经济基础研究方法做了1990年到1995年津、京、沪3大城市工业相对优势变动比较,发现90年代以来,天津逐步形成了电子、交通运输设备、食品等优势行业,而发展条件优越的化纤、化学原料等行业...
伴随经济转型的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过程是中国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力量.基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结构在不同产业层次的趋同问题.总体而言,多数省区与全国产业结构保持着较高的相...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城市化曲线和产业结构演变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理论上,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大体对应.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提前了.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没有跟上步...
我国出口导向的生产和国内生产之间分离,以及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分离的双重结构,对我国地方产业网络造成了障碍.从国有研究院所中涌现的企业家身上,从乡村企业家身上,从海外归来的华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背...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使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990-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历年来主要靠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但是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全...
按照产业结构高度指标来衡量,北京是我国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地区,本文着力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2003年至2007年支撑北京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产业变迁规律和演化...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
中央战略引领下由众多地方政府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在。识别其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关系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产业高度化指数来衡量中国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将其...
结合国外关于夕阳产业地域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夕阳产业地域的4大典型特征,分别为区域内产业结构失调,区域主导产业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期,曾经持续繁荣但现在正在衰退,区域内居民生活水平低且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