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地壳流变层的变形为切入点,结合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区域走滑断裂的发育性质和高原南部地区的地球物理资料,介绍了下地壳流变层物质向东和北东流动的特性,探讨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形态形成的深部地质过程和下地壳流变层在这一过程中的制约作用,并对塔里木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四川地块的旋转和柴达木盆地自新生代以来迅速抬升的现象做出了新的解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51-7,202
在分析和评价各种应力资料的基础上,从三维空间分析应力图象的差异性,并从边界条件和岩石圈介质的不均一性出发,提出华北地块构造应力双层模式.然后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相当吻合,即以10...
许多研究人员利用GPS测量的速度资料计算了地应变率场,但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将地质统计学中的Kriging方法引入到GPS观测的速度场研究中,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青藏高原及邻区均匀网格节点上的速...
古岩溶洞穴中残留的次生方解石晶体可以作为裂变径迹测年的材料.通过测定遍及青藏高原的20组洞穴次生方解石晶体的裂变径迹年代,结果表明,晚第三纪青藏高原的古岩溶过程和缓慢构造抬升过程相伴进行,其间在大约1...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至鄂尔多斯地块沿玛沁—兰州—靖边剖面进行62个测点的大地电磁观测,采用Robust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张量阻抗分解.分析了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区域走向.采用RRI...
陸地測量部によつて行はれすこ關西地方復舊一等三角測量の結果から、各點水平移動のdivergense, rotation. shear及strain ellipseの主軸の大さと方向を算出し其の地理的分...
本文通过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的接收函数Hk研究结果,给出了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地壳厚度与波速比/泊松比分布图.本研究表明该区地壳最薄的地方出现在松辽盆地和华北平原地区(28~35km);大兴安岭、燕山...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并参照洞穴次生方解石的年代资料和有关文献,指出青藏高原目前所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第三纪古岩溶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形成的。更新世间冰期至少在高原南部的湿热型岩溶地貌得以延续;更新世冰...
地壳形变是评估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之一.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形变状况一直以来缺乏全面、可靠的观测数据,阻碍了对该地区这两种灾害的客观认识.本研究利用L波段InSAR形变观测数据,调查北京及其周边...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everal models are constructed assuming t...
中蒙边界一带发育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亚干伸展变质核杂岩从开始形成到最终(早白垩世)成型是一个长期递进发育过程,早期深层次透入性韧性伸展剪切主要发生于170~135Ma,有迹象显示在228~170...
利用火成岩及其携带的捕虏体的岩石学、年代学等研究成果,反演辽西中生代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重塑这时期的壳幔边界组成。对应于中生代活跃的壳幔相互作用,辽西义县-北票一带理论上应该存在一个发育的壳幔过渡带。...
胶南王台变质基性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拉班玄武岩系列,具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高强场相容元素含量与N-MORB相近,εNd(t)=1.82~6.35,△207Pb/204Pb为-6.748~-8.00...
通过植被—枯落物—生物结皮的样方调查,分析植被、枯落物及结皮自身生长状况与结皮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和基盖度的变化对生物结皮退化影响较大,而对枯落物下结皮退化度和枯...
四川丹巴地区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羌塘板块的汇合处,这里集中了中压型的巴罗变质带和低压型的巴肯变质带,该区中低压变质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大陆...
利用北京大学和早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布设的共34台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远震体波资料,获取P波接收函数和S波接收函数,再分别通过偏移成像和共转换点叠加(CCP)和倾斜叠加得...
在分析和评价各种应力资料的基础上,从三维空间分析应力图象的差异性,并从边界条件和岩石圈介质的不均一性出发,提出华北地块构造应力双层模式.然后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相当吻合,即以10...
许多研究人员利用GPS测量的速度资料计算了地应变率场,但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将地质统计学中的Kriging方法引入到GPS观测的速度场研究中,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青藏高原及邻区均匀网格节点上的速...
古岩溶洞穴中残留的次生方解石晶体可以作为裂变径迹测年的材料.通过测定遍及青藏高原的20组洞穴次生方解石晶体的裂变径迹年代,结果表明,晚第三纪青藏高原的古岩溶过程和缓慢构造抬升过程相伴进行,其间在大约1...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至鄂尔多斯地块沿玛沁—兰州—靖边剖面进行62个测点的大地电磁观测,采用Robust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张量阻抗分解.分析了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区域走向.采用RRI...
陸地測量部によつて行はれすこ關西地方復舊一等三角測量の結果から、各點水平移動のdivergense, rotation. shear及strain ellipseの主軸の大さと方向を算出し其の地理的分...
本文通过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的接收函数Hk研究结果,给出了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地壳厚度与波速比/泊松比分布图.本研究表明该区地壳最薄的地方出现在松辽盆地和华北平原地区(28~35km);大兴安岭、燕山...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并参照洞穴次生方解石的年代资料和有关文献,指出青藏高原目前所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第三纪古岩溶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形成的。更新世间冰期至少在高原南部的湿热型岩溶地貌得以延续;更新世冰...
地壳形变是评估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之一.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形变状况一直以来缺乏全面、可靠的观测数据,阻碍了对该地区这两种灾害的客观认识.本研究利用L波段InSAR形变观测数据,调查北京及其周边...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everal models are constructed assuming t...
中蒙边界一带发育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亚干伸展变质核杂岩从开始形成到最终(早白垩世)成型是一个长期递进发育过程,早期深层次透入性韧性伸展剪切主要发生于170~135Ma,有迹象显示在228~170...
利用火成岩及其携带的捕虏体的岩石学、年代学等研究成果,反演辽西中生代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重塑这时期的壳幔边界组成。对应于中生代活跃的壳幔相互作用,辽西义县-北票一带理论上应该存在一个发育的壳幔过渡带。...
胶南王台变质基性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拉班玄武岩系列,具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高强场相容元素含量与N-MORB相近,εNd(t)=1.82~6.35,△207Pb/204Pb为-6.748~-8.00...
通过植被—枯落物—生物结皮的样方调查,分析植被、枯落物及结皮自身生长状况与结皮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和基盖度的变化对生物结皮退化影响较大,而对枯落物下结皮退化度和枯...
四川丹巴地区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羌塘板块的汇合处,这里集中了中压型的巴罗变质带和低压型的巴肯变质带,该区中低压变质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大陆...
利用北京大学和早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布设的共34台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远震体波资料,获取P波接收函数和S波接收函数,再分别通过偏移成像和共转换点叠加(CCP)和倾斜叠加得...
在分析和评价各种应力资料的基础上,从三维空间分析应力图象的差异性,并从边界条件和岩石圈介质的不均一性出发,提出华北地块构造应力双层模式.然后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相当吻合,即以10...
许多研究人员利用GPS测量的速度资料计算了地应变率场,但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将地质统计学中的Kriging方法引入到GPS观测的速度场研究中,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青藏高原及邻区均匀网格节点上的速...
古岩溶洞穴中残留的次生方解石晶体可以作为裂变径迹测年的材料.通过测定遍及青藏高原的20组洞穴次生方解石晶体的裂变径迹年代,结果表明,晚第三纪青藏高原的古岩溶过程和缓慢构造抬升过程相伴进行,其间在大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