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在对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系统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2个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系统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包括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关键问题识别和动力学模拟、湖泊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决策等部分.其中,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湖泊中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研究、生源要素循环、湖泊中关键过程的生态作用以及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此后,以P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将生态系统分为3个子过程:入流、出流和内部反馈,并以此建立了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的模型框架,以辅助于湖泊的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103434-34412
干旱区的平原湖泊,不仅是该区域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环境资源,它的"冷岛效应"比绿洲更强,这对于西北干旱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干旱区平原湖泊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扰动对其...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景观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别设置了两条样带,获得了景观指数沿两个样带方向的变...
选用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对滇池流域进行水质评价.选取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指数( LPI)、最大形状指数( LSI),作为表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参数,来分析流域优势斑块对水质的影响.对...
从系统分析在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出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建模过程、方法和软件等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从1960年代至今,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0~100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作为定量尺度,然后通过评价指标选择、各指标生态系统健康分指数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系...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70-2009年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探讨了干旱区典型内陆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响应.结果表明,近...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灾变性稳态转换将会导致湖泊水环境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进而延缓和加大治理的进程及成本.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
沟渠作为一种典型的廊道景观,是湖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武汉市汉阳湖区沟渠廊道功能退化,导致其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恶化.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廊道理论、尺度效应、景观异质性、边缘效应和生态修复等原理,...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而水生态系统结构是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区域生境特征与功能差异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实现更精细化的湖...
从环境战略管理的高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管理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在现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管理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及发展趋势,进行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流域...
水位的高低及其变动范围、频率、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长和规律性等是影响湖泊水生植被的核心因子.水位变动有短期、年内季节性和年际变动3种,对湖泊水生植被有不同的影响机理.水位短期变动通过对水体中的悬浮物、...
生态模型是湖泊富营养化研究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起,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层、单室、单成分、零维的简单模型到多层、多室、多成分、三维的复杂模型.根据复杂性特征将湖泊富...
湖泊水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是湖泊水质恶化的驱动因素.本文在分析1999 -2009年滇池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以受人类干扰的土地比例、城镇与湖岸的距离.人口密度、单位土地GDP作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池开始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滇池治理一直以提高水质为主要目标,以污染控制为主要手段.近10年来,滇池水质虽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但长期实施的污染控制工程并未有效抑制蓝藻水华爆发.通...
干旱区的平原湖泊,不仅是该区域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环境资源,它的"冷岛效应"比绿洲更强,这对于西北干旱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干旱区平原湖泊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扰动对其...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景观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别设置了两条样带,获得了景观指数沿两个样带方向的变...
选用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对滇池流域进行水质评价.选取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指数( LPI)、最大形状指数( LSI),作为表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参数,来分析流域优势斑块对水质的影响.对...
从系统分析在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出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建模过程、方法和软件等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从1960年代至今,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0~100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作为定量尺度,然后通过评价指标选择、各指标生态系统健康分指数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系...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70-2009年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探讨了干旱区典型内陆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响应.结果表明,近...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灾变性稳态转换将会导致湖泊水环境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进而延缓和加大治理的进程及成本.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
沟渠作为一种典型的廊道景观,是湖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武汉市汉阳湖区沟渠廊道功能退化,导致其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恶化.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廊道理论、尺度效应、景观异质性、边缘效应和生态修复等原理,...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而水生态系统结构是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区域生境特征与功能差异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实现更精细化的湖...
从环境战略管理的高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管理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在现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管理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及发展趋势,进行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流域...
水位的高低及其变动范围、频率、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长和规律性等是影响湖泊水生植被的核心因子.水位变动有短期、年内季节性和年际变动3种,对湖泊水生植被有不同的影响机理.水位短期变动通过对水体中的悬浮物、...
生态模型是湖泊富营养化研究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起,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层、单室、单成分、零维的简单模型到多层、多室、多成分、三维的复杂模型.根据复杂性特征将湖泊富...
湖泊水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是湖泊水质恶化的驱动因素.本文在分析1999 -2009年滇池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以受人类干扰的土地比例、城镇与湖岸的距离.人口密度、单位土地GDP作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池开始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滇池治理一直以提高水质为主要目标,以污染控制为主要手段.近10年来,滇池水质虽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但长期实施的污染控制工程并未有效抑制蓝藻水华爆发.通...
干旱区的平原湖泊,不仅是该区域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环境资源,它的"冷岛效应"比绿洲更强,这对于西北干旱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干旱区平原湖泊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扰动对其...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景观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别设置了两条样带,获得了景观指数沿两个样带方向的变...
选用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对滇池流域进行水质评价.选取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指数( LPI)、最大形状指数( LSI),作为表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参数,来分析流域优势斑块对水质的影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