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倡导"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到进入21世纪后江泽民、胡锦涛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政关系改革都是受到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30年来,党政关系改革理论上有很大突破,实践上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人治色彩浓厚的传统党政关系模式的弊端尚未根除,如何构建符合法治精神的新型党政关系仍在探索之中。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ARTICLE2128-13
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措施至今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间,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实际上,改革开放的30年...
实践中的中国政治改革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指导下循序向前推进的.政治改革是否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界争论的中心之一,此外,理论界在政治改革的目...
"北京共识"自提出后就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特别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人们一直在讨论存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历史地...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最复杂和最动荡的时代。贯穿民国38年历史的有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中国各族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二条主线是中华民国下属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分裂势...
一.问题的提出:未来 中国的天堂地狱之争 吴敬链先生曾经常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语来表达对当前中国改革的看法: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很快...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加速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稳定模式应是发展中的稳定、动态的稳定,其政治学意义上的内涵可以描述为在中央保持权威的同时,改革要不断创新;由于一定程度的社...
政治发展和民主转型是政党制度化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范式及其研究路径都无视政党制度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变迁中的意义。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党制度化研究,旨在寻求政党研究在比较政治学中的“回归”。变革期中国共产党...
本文尝试用制度经济学、契约经济学的原理解释我国信托机构功能变迁的内在动因。信托机构的重建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选择,改革开放推动着信托机构的发展和功能完善,同时使信托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一种特殊关...
中国转型的演进可以从改革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思路的角度进行分析.激励机制的转型是中国改革的逻辑起点,社会博弈的推进反映了中国改革的动力和阻力的较量.政府是推动中国转型的最重要的动力,但政府作用的局限也应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纵观这一时期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实践,大体可以分为1978~1988年以党纪和政纪处分为主的...
在世纪之交,中国政府有必要适时启动国家行政体制创新工程。为此,有必要首先厘清和解析制约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变量及其十大关系,进而形成关于21世纪初期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系统的政策理念和政策思想。这十大...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积极后果便是为社会提供了持续的强大动力和活力,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欣欣向荣的发...
<正>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国家治理能力面临重大挑战。适时而坚定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克服转型危机的重要抉择。从大多数转型社会的国家治理经验...
本文梳理了党的领导人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指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在不断有序地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有自己的模式与特色,几位领导人对民主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
复杂而又艰巨的中国改革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都积极介入,时至今日已经出现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通过系统梳理以往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审视改革进程,也有助于...
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措施至今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间,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实际上,改革开放的30年...
实践中的中国政治改革一直是在&quot;摸着石头过河&quot;的方法论指导下循序向前推进的.政治改革是否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界争论的中心之一,此外,理论界在政治改革的目...
&quot;北京共识&quot;自提出后就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特别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人们一直在讨论存不存在所谓的&quot;中国模式&quot;.历史地...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最复杂和最动荡的时代。贯穿民国38年历史的有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中国各族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二条主线是中华民国下属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分裂势...
一.问题的提出:未来 中国的天堂地狱之争 吴敬链先生曾经常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语来表达对当前中国改革的看法: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很快...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加速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稳定模式应是发展中的稳定、动态的稳定,其政治学意义上的内涵可以描述为在中央保持权威的同时,改革要不断创新;由于一定程度的社...
政治发展和民主转型是政党制度化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范式及其研究路径都无视政党制度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变迁中的意义。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党制度化研究,旨在寻求政党研究在比较政治学中的“回归”。变革期中国共产党...
本文尝试用制度经济学、契约经济学的原理解释我国信托机构功能变迁的内在动因。信托机构的重建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选择,改革开放推动着信托机构的发展和功能完善,同时使信托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一种特殊关...
中国转型的演进可以从改革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思路的角度进行分析.激励机制的转型是中国改革的逻辑起点,社会博弈的推进反映了中国改革的动力和阻力的较量.政府是推动中国转型的最重要的动力,但政府作用的局限也应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纵观这一时期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实践,大体可以分为1978~1988年以党纪和政纪处分为主的...
在世纪之交,中国政府有必要适时启动国家行政体制创新工程。为此,有必要首先厘清和解析制约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变量及其十大关系,进而形成关于21世纪初期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系统的政策理念和政策思想。这十大...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积极后果便是为社会提供了持续的强大动力和活力,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欣欣向荣的发...
<正>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国家治理能力面临重大挑战。适时而坚定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克服转型危机的重要抉择。从大多数转型社会的国家治理经验...
本文梳理了党的领导人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指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在不断有序地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有自己的模式与特色,几位领导人对民主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
复杂而又艰巨的中国改革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都积极介入,时至今日已经出现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通过系统梳理以往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审视改革进程,也有助于...
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措施至今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间,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实际上,改革开放的30年...
实践中的中国政治改革一直是在&quot;摸着石头过河&quot;的方法论指导下循序向前推进的.政治改革是否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界争论的中心之一,此外,理论界在政治改革的目...
&quot;北京共识&quot;自提出后就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特别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人们一直在讨论存不存在所谓的&quot;中国模式&quot;.历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