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中西差距,并指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伴随着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正在转变;中国城市郊区化理论与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理论等需要进一步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3304-3152
运用ESDA方法对1997-2009年我国341个城市专利产出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城市专利产出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进行检验,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
在已有的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研究及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的3D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评价城市群经济空间的3D框架指标体系,运用多个关键指标反映城市群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的状况,采用主成分...
在理解转型中国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时,管治的理念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管治的研究与其他关于政府的研究不同,它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以及市场的互动关系,探讨政府角色的定位和市民社会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
本文综合运用交通网络和经济网络来研究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城市体系网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为中心的菱形城市网络...
旧城改造是我国当前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方式.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以上海新天地为例总结了旧城改逢的空间生产过程,结论是:旧城改造过程由动机、行为和结果构成,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三方以各自利益为导向都具有对旧城...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城市社区的内涵是随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网络性的系统,它是基于地域空间系统的一种生活共同体.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城市社区对和谐城市和和...
针对世界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网络化大都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从世界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市域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应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
以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形态重构.重点选取和处理了9个年份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信息,结合计算扩展强度、扩展梯度、扩展贡献...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表现为均质的城市空间向异质的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单位转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单位的空间和社区特点对于构建单位退休者社区和基于新单位制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
基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北京市自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多年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化的特征、问题、动力机制进行总结分析,展开对北京市...
城市中心性是指一个城市为它以外地方服务的相对重要性 ,是用以衡量城市中心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中心性”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差 ,有必要对中心性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文章在明确...
目前,城市空间重构所孳生的土地利用冲突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获得了学术界、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构成了后续治理途径...
由郊区化的概念及当前我国郊区化研究的争执入手,评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与郊区化研究;②城市季节性郊区化研究;③城...
运用ESDA方法对1997-2009年我国341个城市专利产出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城市专利产出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进行检验,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
在已有的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研究及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的3D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评价城市群经济空间的3D框架指标体系,运用多个关键指标反映城市群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的状况,采用主成分...
在理解转型中国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时,管治的理念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管治的研究与其他关于政府的研究不同,它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以及市场的互动关系,探讨政府角色的定位和市民社会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
本文综合运用交通网络和经济网络来研究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城市体系网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为中心的菱形城市网络...
旧城改造是我国当前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方式.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以上海新天地为例总结了旧城改逢的空间生产过程,结论是:旧城改造过程由动机、行为和结果构成,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三方以各自利益为导向都具有对旧城...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城市社区的内涵是随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网络性的系统,它是基于地域空间系统的一种生活共同体.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城市社区对和谐城市和和...
针对世界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网络化大都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从世界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市域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应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
以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形态重构.重点选取和处理了9个年份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信息,结合计算扩展强度、扩展梯度、扩展贡献...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表现为均质的城市空间向异质的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单位转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单位的空间和社区特点对于构建单位退休者社区和基于新单位制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
基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北京市自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多年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化的特征、问题、动力机制进行总结分析,展开对北京市...
城市中心性是指一个城市为它以外地方服务的相对重要性 ,是用以衡量城市中心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中心性”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差 ,有必要对中心性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文章在明确...
目前,城市空间重构所孳生的土地利用冲突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获得了学术界、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构成了后续治理途径...
由郊区化的概念及当前我国郊区化研究的争执入手,评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与郊区化研究;②城市季节性郊区化研究;③城...
运用ESDA方法对1997-2009年我国341个城市专利产出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城市专利产出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进行检验,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
在已有的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研究及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的3D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评价城市群经济空间的3D框架指标体系,运用多个关键指标反映城市群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的状况,采用主成分...
在理解转型中国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时,管治的理念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管治的研究与其他关于政府的研究不同,它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以及市场的互动关系,探讨政府角色的定位和市民社会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