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冀、蒙、辽交界地带)1961-2007年的气候风险指数,将其与土地易损性系数综合得到生态风险指数,划定生态风险级别,分析气候风险和生态风险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异规律.得出的结论主要为: 1) 1961-2007年,气候风险呈现增加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气候风险指数逐渐变大,风险增强; 阿巴嘎旗风险极高,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周围旗县也处在高风险中或者有向高风险变化的趋势.2) 研究区域内,越向北方、向西方的区域生态风险级别越高,风险越大; 4级高风险和5级极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阿巴嘎旗南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和翁牛特旗中北部科尔沁沙地地区.3) 生态风险级别较高的地区对草原覆盖度变化、气候变化都表现得更加敏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科技基础性专项课题计划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4713-7204
根据青藏公路铁路沿线(50 km缓冲区)生态系统特征,选取雪灾、旱灾、崩塌滑坡等7项指标,依托人工神经网络MLP(Multilayer Percetron)模型,构建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已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得到了研究证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研究了2...
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预警及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近70年代表年份生态安全态势及影响因子的分析为基础,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由于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评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和区域发展,进行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会产生一系列...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
根据近20年中国在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对中国(特别是中国东部)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主要结论有:(1)在中国东部,虽然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非常明显,但至目前为止...
利用NOAA-AVHRR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研究中国1982~1999年四季植被活动的变化,探讨植被活动对全球变化的主要响应方式.结果表明,18年来,中国植被四季平均...
基于1982-2006年GIMMS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比例阈值法反演得到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植被...
氣候與環境在地球形成後即不斷的變遷,惟其轉變速率緩慢,概以千、萬年甚或百萬年計。自19世紀工業革命迄今近兩百年來,由於大量石化燃料被消耗,加上人造化學品的產製、人類各樣活動的釋放、天然與人爲的災變及太...
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区与畜牧业区交汇和过渡的地带,其土地集约利用有突出的特点.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熵值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
粒度是土地利用过程运算的基本单元,不同的粒度影响着土地利用分析结果.粒度效应产生的基础之一是空间异质性,所以具有区域性,开展典型地区的粒度效应研究具有意义.文中以化德县为例,利用GIS和Fragsta...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
进行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旨在探讨大尺度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实施评价,为生态系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提供科技支持。选择10种自然灾害作为生态风险源,22种生态系统作为风险受体,并考虑生态-...
基于1982—2014年GIMMS NDVI3g数据集,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NDVI对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年尺度和月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
根据青藏公路铁路沿线(50 km缓冲区)生态系统特征,选取雪灾、旱灾、崩塌滑坡等7项指标,依托人工神经网络MLP(Multilayer Percetron)模型,构建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已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得到了研究证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研究了2...
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预警及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近70年代表年份生态安全态势及影响因子的分析为基础,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由于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评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和区域发展,进行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会产生一系列...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
根据近20年中国在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对中国(特别是中国东部)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主要结论有:(1)在中国东部,虽然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非常明显,但至目前为止...
利用NOAA-AVHRR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研究中国1982~1999年四季植被活动的变化,探讨植被活动对全球变化的主要响应方式.结果表明,18年来,中国植被四季平均...
基于1982-2006年GIMMS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比例阈值法反演得到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植被...
氣候與環境在地球形成後即不斷的變遷,惟其轉變速率緩慢,概以千、萬年甚或百萬年計。自19世紀工業革命迄今近兩百年來,由於大量石化燃料被消耗,加上人造化學品的產製、人類各樣活動的釋放、天然與人爲的災變及太...
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区与畜牧业区交汇和过渡的地带,其土地集约利用有突出的特点.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熵值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
粒度是土地利用过程运算的基本单元,不同的粒度影响着土地利用分析结果.粒度效应产生的基础之一是空间异质性,所以具有区域性,开展典型地区的粒度效应研究具有意义.文中以化德县为例,利用GIS和Fragsta...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
进行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旨在探讨大尺度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实施评价,为生态系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提供科技支持。选择10种自然灾害作为生态风险源,22种生态系统作为风险受体,并考虑生态-...
基于1982—2014年GIMMS NDVI3g数据集,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NDVI对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年尺度和月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
根据青藏公路铁路沿线(50 km缓冲区)生态系统特征,选取雪灾、旱灾、崩塌滑坡等7项指标,依托人工神经网络MLP(Multilayer Percetron)模型,构建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已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得到了研究证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研究了2...
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预警及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近70年代表年份生态安全态势及影响因子的分析为基础,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