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2000年全国1:400万的地形矢量数据,2000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直辖市的分县统计数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资源、人口数据等,以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人口压力、资源储备、环境保护为主要依据,选取其中代表性参数为主要指标,建立中国沿海省份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以1km×1km的栅格(GRID)为基础,采用GIS分析手段获得沿海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结合本课题组所做的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探讨中国沿海省份可持续发展能力。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269-721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
土地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作者在归纳总结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的国外、国内研究进展,认为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现状相对国外研究进展而...
晋陕甘宁地区处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带,又同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省区,分析研究和掌握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比较所选择的各项指标在...
本文利用2000年全国1∶400万的地形矢量数据,2000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直辖市的分县统计数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事网的资源、人口数据等,以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人口压力、资源储备、环...
海岸带既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又是复杂、动态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也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的空间单元。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并以国...
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海岛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脆弱的特征及其在国防安全中的地位,提出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国防安全、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四个方面,其产业选择...
地理学研究环境变化、人地关系和空间相互作用,旨在谋划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地理学的研究主题、所用方法、所持哲学及伦理立场都呈现多样化趋势,关键在于驾驭这种多样性,这正是地理学充满活力又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动力引擎"的角色,与此相应,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广泛而深刻,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自然岸线消失和破坏的速度惊人、程度严重,围填海愈演愈烈,急剧...
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已刻不容缓地提到人类发展的日程上来,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在国际环境保护的浪潮日益高涨、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育完善的新形势...
经济空间结构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为在一定地域上的极化与扩散,从而引导区域经济从均衡向非均衡再向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中国临海地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经济空间结构表现为自近代工业萌芽时的双港结构演...
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快速评估方法,对全国2339个县(市)1990-2005年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 -2005年中国平均可持续发展指数由0.38增为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化改革使中国成功地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并在渐进的改革中逐渐释放经济活动中的潜能,使中国取得持续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本文回顾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进程和主要特征,指出现阶段...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
土地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作者在归纳总结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的国外、国内研究进展,认为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现状相对国外研究进展而...
晋陕甘宁地区处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带,又同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省区,分析研究和掌握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比较所选择的各项指标在...
本文利用2000年全国1∶400万的地形矢量数据,2000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直辖市的分县统计数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事网的资源、人口数据等,以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人口压力、资源储备、环...
海岸带既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又是复杂、动态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也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的空间单元。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并以国...
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海岛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脆弱的特征及其在国防安全中的地位,提出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国防安全、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四个方面,其产业选择...
地理学研究环境变化、人地关系和空间相互作用,旨在谋划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地理学的研究主题、所用方法、所持哲学及伦理立场都呈现多样化趋势,关键在于驾驭这种多样性,这正是地理学充满活力又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动力引擎"的角色,与此相应,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广泛而深刻,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自然岸线消失和破坏的速度惊人、程度严重,围填海愈演愈烈,急剧...
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已刻不容缓地提到人类发展的日程上来,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在国际环境保护的浪潮日益高涨、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育完善的新形势...
经济空间结构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为在一定地域上的极化与扩散,从而引导区域经济从均衡向非均衡再向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中国临海地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经济空间结构表现为自近代工业萌芽时的双港结构演...
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快速评估方法,对全国2339个县(市)1990-2005年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 -2005年中国平均可持续发展指数由0.38增为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化改革使中国成功地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并在渐进的改革中逐渐释放经济活动中的潜能,使中国取得持续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本文回顾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进程和主要特征,指出现阶段...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
土地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作者在归纳总结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的国外、国内研究进展,认为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现状相对国外研究进展而...
晋陕甘宁地区处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带,又同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省区,分析研究和掌握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比较所选择的各项指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