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表现为区域的产业空间集中化和中心城市增长,以及产业活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并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海南应结合"十一五"规划,顺应空间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以中心城市带动全省发展的战略.海南省科研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361-64,692
论述了在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制约因素,指出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在区域性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美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差异,提出了以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为基础构建区域性信...
依据2001-2007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库,利用最优基本模型探索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当前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其地区间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中部...
制度:新 ; 文部省報告番号:甲1261号 ; 学位の種類:博士(工学) ; 授与年月日:1998/3/15 ; 早大学位記番号:新2603 ; 理工学図書館請求番号:2190本文PDFは平成22年度...
过去三种主要区域经济发畏理论: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除吸收了前三种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以外,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
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区划变迁的回顾,经验的总结和学术界目前比较欣赏的方案分析,提出了以行政区归类取代经济区划,重新划分我国行政区域,组建国务院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合理布局"增长极&...
本文从产业集群演进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阶段、经济效应、演进机制等.研究得出产业集群化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化可以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等经济...
:本文在对国内外区域经济趋同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中,发现我国区域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增长与协调发展间的内生因素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阐述。作者试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31年间(1978~2008年)我国经济...
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资源型衰退地区 (城市 )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模式 ,并从区域竞争和创新思想出发 ,在分析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阜新市区域发展战略模...
引入动态外部经济的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利用1993-2003年我国各省份制造业20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就业人数、资本存量数据,以检验我国各地区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作用.利用不同的数据集可以得到不同的...
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过分强调自上而下的方式、重视物质基础设施而忽视社会资本、重视区域发展外力而忽视区域的内部力量、重宏观轻微观、重发达区而忽视欠发达区等.在此基础上...
利用改进的静态、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SSM),分析沧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其演进情况.结果表明,沧州市第一产业基础好、竞争力强;第二产业相对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第三产业基础差但发展快,有竞争优势.199...
文章基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性差异,计算了各地区2006-2012年产业结构高度值,发现经济增长速度对总体的产业结构高度产生负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对总体的产业结构高度产生正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在前期经历...
以FDI驱动型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然后以东莞ITC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分析了FDI对产业集群演化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FDI对产业集群演化的...
本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
利用1987~2003年中国制造业8个产业分省份面板数据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8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即产业自身规模以及其他产业...
论述了在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制约因素,指出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在区域性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美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差异,提出了以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为基础构建区域性信...
依据2001-2007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库,利用最优基本模型探索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当前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其地区间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中部...
制度:新 ; 文部省報告番号:甲1261号 ; 学位の種類:博士(工学) ; 授与年月日:1998/3/15 ; 早大学位記番号:新2603 ; 理工学図書館請求番号:2190本文PDFは平成22年度...
过去三种主要区域经济发畏理论: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除吸收了前三种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以外,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
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区划变迁的回顾,经验的总结和学术界目前比较欣赏的方案分析,提出了以行政区归类取代经济区划,重新划分我国行政区域,组建国务院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合理布局"增长极&...
本文从产业集群演进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阶段、经济效应、演进机制等.研究得出产业集群化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化可以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等经济...
:本文在对国内外区域经济趋同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中,发现我国区域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增长与协调发展间的内生因素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阐述。作者试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31年间(1978~2008年)我国经济...
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资源型衰退地区 (城市 )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模式 ,并从区域竞争和创新思想出发 ,在分析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阜新市区域发展战略模...
引入动态外部经济的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利用1993-2003年我国各省份制造业20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就业人数、资本存量数据,以检验我国各地区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作用.利用不同的数据集可以得到不同的...
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过分强调自上而下的方式、重视物质基础设施而忽视社会资本、重视区域发展外力而忽视区域的内部力量、重宏观轻微观、重发达区而忽视欠发达区等.在此基础上...
利用改进的静态、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SSM),分析沧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其演进情况.结果表明,沧州市第一产业基础好、竞争力强;第二产业相对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第三产业基础差但发展快,有竞争优势.199...
文章基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性差异,计算了各地区2006-2012年产业结构高度值,发现经济增长速度对总体的产业结构高度产生负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对总体的产业结构高度产生正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在前期经历...
以FDI驱动型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然后以东莞ITC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分析了FDI对产业集群演化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FDI对产业集群演化的...
本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
利用1987~2003年中国制造业8个产业分省份面板数据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8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即产业自身规模以及其他产业...
论述了在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制约因素,指出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在区域性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美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差异,提出了以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为基础构建区域性信...
依据2001-2007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库,利用最优基本模型探索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当前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其地区间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中部...
制度:新 ; 文部省報告番号:甲1261号 ; 学位の種類:博士(工学) ; 授与年月日:1998/3/15 ; 早大学位記番号:新2603 ; 理工学図書館請求番号:2190本文PDFは平成22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