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察了全球失衡问题,通过构造一个金融市场-制造业比较优势指标,利用1990~2005年45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计量研究,证实金融-制造业比较优势对于经常账户赤字(盈余)的重要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我们的主要结论。特别地,我们发现,中国的贸易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国际分工新格局加以解释。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全球失衡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ARTICLE33-303
利用交叠世代模型研究国外经济援助对于受援国资本积累和国民福利的影响发现,除非国外援助的规模随受援国的人口增长而同步增长(或增长得更快),否则不会改变受援国经济的长期均衡,也不会对受援国的国民福利产生持...
本文建立一個兩國的一般均衡模型來探討在國際化生產—廠商可以同時雇用國內外勞動力以製造中間財— 之下,國際間貨幣政策的協調,對於兩國福利的影響。本文證明各國貨幣當局有誘因偏離原先協調的政策,因此我們進一...
IMF(国際通貨基金)の融資条件は,1960年代までは事実上マクロ的な安定化政策のみから成り立っていたが,70年代から少しずつ構造的条件(構造改革政策)が付加されるようになり,80年代半ばから90年代...
西方在1980年已经开始新国际分工研究,我国至今有关研究很少.为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国际分工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国际分工的企业竞争机制、地方竞争机制和国家竞争机...
仅从金融发展差异的角度,不能揭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本质原因。全球失衡不只是金融部门的问题,其实质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基于制造业-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制造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盈余,而金融...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际分工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一,国际分工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主导的;第二,出现了新的生产现象--产品内分工,也就是跨国公司"生产谱"的全球分解....
本文通过剖析分工、交易效率与工业化、结构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解释了经济组织为什么会从自给自足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效率是如何促进工业化和结构变化的,以及组织结构形成之后,制度演进的方向和决定因素...
众所周知,二次大战以后,国际生产与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行业内贸易大量出现,"北北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取代了传统的"南北贸易&q...
国际生产非一体化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兴起,打破了跨国公司内部化生产和经营的主流模式。企业正在转向新的模式,即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和能力的配置,以全球为基础协调商务活动和生产的各个部门,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进程促使世界各个大城市生化联结而成一个相对有机的体系,令城市产生新的经济活动特征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城市的中枢地位与影响力变得更突出."全球城市"的...
計畫編號:MOST 105-2410-H-032-002-研究期間:105年08月01日至106年07月31日研究經費:579,000[[abstract]]本研究利用Rajan and Zingal...
本文建構一個兩國並結合銀行之 DSGE 模型,旨在瞭解銀行資本與放款利差於國際景氣傳遞過程的機制。中間財廠商必須向銀行融通資金以購買資本財。本文假設廠商償還資金時存在違約衝擊,即銀行不一定能完全回收貸...
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得到加强,诱致了新的集聚与扩散.本文指出,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分工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规模经济-分工的产生、作用与意义,以及规模经济分工的普适性;并且进一步指...
近一时期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对各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同时还给国际政治和安全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为了评估这场危机的方方面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于2008年11月1...
有人对人类文明的轨迹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文明是以亚欧大陆为起点一直沿着向西的方向延伸.目前人类文明的中心处于太平洋西岸的北美,按照这个轨迹,下一个中心应该是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实际上,早在一个半世纪前...
利用交叠世代模型研究国外经济援助对于受援国资本积累和国民福利的影响发现,除非国外援助的规模随受援国的人口增长而同步增长(或增长得更快),否则不会改变受援国经济的长期均衡,也不会对受援国的国民福利产生持...
本文建立一個兩國的一般均衡模型來探討在國際化生產—廠商可以同時雇用國內外勞動力以製造中間財— 之下,國際間貨幣政策的協調,對於兩國福利的影響。本文證明各國貨幣當局有誘因偏離原先協調的政策,因此我們進一...
IMF(国際通貨基金)の融資条件は,1960年代までは事実上マクロ的な安定化政策のみから成り立っていたが,70年代から少しずつ構造的条件(構造改革政策)が付加されるようになり,80年代半ばから90年代...
西方在1980年已经开始新国际分工研究,我国至今有关研究很少.为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国际分工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国际分工的企业竞争机制、地方竞争机制和国家竞争机...
仅从金融发展差异的角度,不能揭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本质原因。全球失衡不只是金融部门的问题,其实质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基于制造业-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制造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盈余,而金融...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际分工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一,国际分工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主导的;第二,出现了新的生产现象--产品内分工,也就是跨国公司"生产谱"的全球分解....
本文通过剖析分工、交易效率与工业化、结构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解释了经济组织为什么会从自给自足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效率是如何促进工业化和结构变化的,以及组织结构形成之后,制度演进的方向和决定因素...
众所周知,二次大战以后,国际生产与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行业内贸易大量出现,"北北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取代了传统的"南北贸易&q...
国际生产非一体化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兴起,打破了跨国公司内部化生产和经营的主流模式。企业正在转向新的模式,即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和能力的配置,以全球为基础协调商务活动和生产的各个部门,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进程促使世界各个大城市生化联结而成一个相对有机的体系,令城市产生新的经济活动特征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城市的中枢地位与影响力变得更突出."全球城市"的...
計畫編號:MOST 105-2410-H-032-002-研究期間:105年08月01日至106年07月31日研究經費:579,000[[abstract]]本研究利用Rajan and Zingal...
本文建構一個兩國並結合銀行之 DSGE 模型,旨在瞭解銀行資本與放款利差於國際景氣傳遞過程的機制。中間財廠商必須向銀行融通資金以購買資本財。本文假設廠商償還資金時存在違約衝擊,即銀行不一定能完全回收貸...
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得到加强,诱致了新的集聚与扩散.本文指出,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分工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规模经济-分工的产生、作用与意义,以及规模经济分工的普适性;并且进一步指...
近一时期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对各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同时还给国际政治和安全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为了评估这场危机的方方面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于2008年11月1...
有人对人类文明的轨迹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文明是以亚欧大陆为起点一直沿着向西的方向延伸.目前人类文明的中心处于太平洋西岸的北美,按照这个轨迹,下一个中心应该是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实际上,早在一个半世纪前...
利用交叠世代模型研究国外经济援助对于受援国资本积累和国民福利的影响发现,除非国外援助的规模随受援国的人口增长而同步增长(或增长得更快),否则不会改变受援国经济的长期均衡,也不会对受援国的国民福利产生持...
本文建立一個兩國的一般均衡模型來探討在國際化生產—廠商可以同時雇用國內外勞動力以製造中間財— 之下,國際間貨幣政策的協調,對於兩國福利的影響。本文證明各國貨幣當局有誘因偏離原先協調的政策,因此我們進一...
IMF(国際通貨基金)の融資条件は,1960年代までは事実上マクロ的な安定化政策のみから成り立っていたが,70年代から少しずつ構造的条件(構造改革政策)が付加されるようになり,80年代半ばから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