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元明时期遗迹、遗物的记录和研究,在现代考古学在中国产生以前就已开始了。从宋代开始,学者们就不断地对当时的风物、形胜、遗迹和古器物进行一些考查和记录。其中,不仅有对先秦及秦汉等远古文物和遗存的考查、记录,也有对当时的以及一些刚刚废弃的城市、宫殿和艺术品的记录,成为今天考古工作弥足珍贵的参考资料。对城市记录的,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东京城的记录;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对宋陵、宋宫殿和元大都宫阙的记录;明初萧询《元故宫遗录》对元大都宫000532-54
近代以来 ,中国的新教育通过不断地学习别国先进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 ,特别是进入2 0世纪以来 ,中国教育向国外教育学习又经历了三次大的高潮。通过对这百余年教育历史进程 ,特别是三大学习高潮的回顾 ,考...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质由淡水逐渐变成了微咸水,生态与环境受到了破坏。1958年历史上第一次对博斯腾湖水质监测结果中的“矿化度”,就成了近几十年来...
回顾和评述了5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在方法论上,需进一步强调以自下而上方法为主,以自上而下方法为辅,把所研究的部分置于整个系统之中;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看,系统分析和综...
20世纪的科学史延续并深化了它在19世纪以来的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伴随着科学史的职业化,科学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展示出全新的面貌。科学史在2...
针对中国国家尺度层面耕地历史数据集的缺乏,提出了分区建模的方案。首先,将中国定性划分为四大区域,即传统农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在此基础上,分别量化地形、人口要素与耕地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空...
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可以作为今后防灾减灾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整理统计历史文献资料,对陇南20世纪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灾害序列趋势持续性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陇南共发生洪涝灾害...
20世纪初,随着清朝灭亡,为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浙江的丝织工业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其变化特点一是建厂数量多,二是设备先进,移植型的工业化道路取得显著成效。丝织工业的现代化对农村蚕丝业...
以1993年和2000年对中国七个不同乡镇的近百家乡镇企业和近4000名企业职工两次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乡镇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职工工资...
1956年,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的科学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订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计算技术的建立”为其中之一。同年,计算技术的发展...
现安放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2.16米望远镜,于1958年开始设计,1989年安装落成,是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2米级光学望远镜,也曾是远东最大口径的望远镜。2.16米望远镜的建成使得中国天体物理学研...
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研究 ,既受到美日两国的影响 ,也反映了学者们的独立追求。中日美三角关系形成于 2 0世纪初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二十余年间 ,既具备了主客观因素 ,也进行...
基于对一批英文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对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在林学领域,从政府、社会到学者层面,从教育、科学研究到救灾防灾,从林学人才、技术、思想、林业行政组织到造林、防止土壤侵蚀与河流洪水控制等方面开展...
该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做了简要回顾,并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别基于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特征,结果验证了粮食生产"北上西进"的变...
基于多时相地图资料、遥感影像以及覆盖整个大陆海岸带的野外考察,建立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6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海岸线数据,并从岸线结构、岸线分形、岸线变化速率、陆海格局和海湾面积等角度分析过去70年来中国...
弹性力学是一门经典学科。20世纪下半叶,弹性理论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及其解法被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与其它物理因素相互耦合,从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功能梯度材...
近代以来 ,中国的新教育通过不断地学习别国先进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 ,特别是进入2 0世纪以来 ,中国教育向国外教育学习又经历了三次大的高潮。通过对这百余年教育历史进程 ,特别是三大学习高潮的回顾 ,考...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质由淡水逐渐变成了微咸水,生态与环境受到了破坏。1958年历史上第一次对博斯腾湖水质监测结果中的“矿化度”,就成了近几十年来...
回顾和评述了5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在方法论上,需进一步强调以自下而上方法为主,以自上而下方法为辅,把所研究的部分置于整个系统之中;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看,系统分析和综...
20世纪的科学史延续并深化了它在19世纪以来的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伴随着科学史的职业化,科学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展示出全新的面貌。科学史在2...
针对中国国家尺度层面耕地历史数据集的缺乏,提出了分区建模的方案。首先,将中国定性划分为四大区域,即传统农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在此基础上,分别量化地形、人口要素与耕地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空...
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可以作为今后防灾减灾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整理统计历史文献资料,对陇南20世纪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灾害序列趋势持续性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陇南共发生洪涝灾害...
20世纪初,随着清朝灭亡,为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浙江的丝织工业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其变化特点一是建厂数量多,二是设备先进,移植型的工业化道路取得显著成效。丝织工业的现代化对农村蚕丝业...
以1993年和2000年对中国七个不同乡镇的近百家乡镇企业和近4000名企业职工两次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乡镇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职工工资...
1956年,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的科学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订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计算技术的建立”为其中之一。同年,计算技术的发展...
现安放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2.16米望远镜,于1958年开始设计,1989年安装落成,是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2米级光学望远镜,也曾是远东最大口径的望远镜。2.16米望远镜的建成使得中国天体物理学研...
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研究 ,既受到美日两国的影响 ,也反映了学者们的独立追求。中日美三角关系形成于 2 0世纪初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二十余年间 ,既具备了主客观因素 ,也进行...
基于对一批英文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对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在林学领域,从政府、社会到学者层面,从教育、科学研究到救灾防灾,从林学人才、技术、思想、林业行政组织到造林、防止土壤侵蚀与河流洪水控制等方面开展...
该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做了简要回顾,并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别基于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特征,结果验证了粮食生产"北上西进"的变...
基于多时相地图资料、遥感影像以及覆盖整个大陆海岸带的野外考察,建立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6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海岸线数据,并从岸线结构、岸线分形、岸线变化速率、陆海格局和海湾面积等角度分析过去70年来中国...
弹性力学是一门经典学科。20世纪下半叶,弹性理论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及其解法被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与其它物理因素相互耦合,从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功能梯度材...
近代以来 ,中国的新教育通过不断地学习别国先进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 ,特别是进入2 0世纪以来 ,中国教育向国外教育学习又经历了三次大的高潮。通过对这百余年教育历史进程 ,特别是三大学习高潮的回顾 ,考...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质由淡水逐渐变成了微咸水,生态与环境受到了破坏。1958年历史上第一次对博斯腾湖水质监测结果中的“矿化度”,就成了近几十年来...
回顾和评述了5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在方法论上,需进一步强调以自下而上方法为主,以自上而下方法为辅,把所研究的部分置于整个系统之中;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看,系统分析和综...